蛤蟆的故事

皖北晨刊 2020-08-25 17:30 大字

我们这儿把青蛙叫做蛤蟆或者花蛤蟆,把蟾蜍叫癞蛤蟆或癞猴子。每年清明节过后,河里蛤蟆一叫,老百姓便会说“蛤蟆打哇哇,45天吃疙瘩”,这就是说一个半月后就可以收麦,吃上新的白面馍了。我家院子里有两只蛤蟆,惊蛰过后,它们便从地下爬出来,平时不叫,一旦“咕呱,咕呱”地叫,就预示着两天之内会下雨,有时比天气预报还准。

蛤蟆是人类的好朋友,从古至今,好多诗人大家用诗词来赞美它们。“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据说这是一位伟人在13岁时所作。这首咏蛙诗气魄很大,作者托物言志,以蛙自比:虽是小人物,也有龙虎之姿,气概不凡。

大家耳熟能详的咏蛙诗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也有一些人用打油诗来戏谑蛤蟆,如“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据说这是一位旧军阀所写。

还有一个关于蛤蟆的故事,说的是西晋时有个皇帝叫司马衷,被称为傻皇帝,傻到什么程度,应该到了不懂世事的程度。有一年闹灾荒,饿死许多老百姓,大臣上报灾情,司马衷不理解,对侍者说:“他们没饭吃,何不食肉糜?”侍者哭笑不得,没饭吃哪来的肉粥?还有一回,司马衷经过一个池塘,听到里面蛤蟆叫,就问随从:“蛤蟆是官家的,还是私家的?”随从没办法,只好说:“养在官家池塘就是官家的蛤蟆,养在私家池塘就是私家的蛤蟆。”真是太可笑了!

在我们这个地方,也有一个关于蛤蟆的故事。说的是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封他的四子朱棣为燕王,命朱棣征北。朱棣带着兵马,来到现在的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北面的皇殿湖,在那儿屯兵休整。时值六月,湖里荷叶田田,莲花点点,晚上士兵们枕着蛙声入眠。可朱棣睡不着,他要读书,研究军事,可蛙的齐鸣让他不得宁静,于是他随口说了一句:“不要叫了!”结果满湖的蛤蟆顿时停止了叫声。朱棣后来成了皇帝,皇帝金口玉言,说什么就是什么。直到现在夹沟一带还在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皇殿湖的蛤蟆——干鼓肚。

蛤蟆是益虫,但依然被人恶搞,什么“井底之蛙”,“蛙鸣鸱叫”等。特别是蟾蜍,长得较丑,更被人贬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垫桌腿——硬撑”,“癞蛤蟆蹲秤盘——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等。不仅如此,曾有一段时间,人们还大肆捕捉青蛙,把青蛙称作田鸡,上了人们的餐桌。这样一来,蛤蟆越来越少了。可是剩下的一些蛤蟆,不管人类对它们杀戮还是鄙视,但它们还是死心塌地为人类服务,捕捉害虫,提醒节气,预报天气。

屈海波

新闻推荐

宿州农商银行创优培训服务升级

宿州农商银行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