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老旧小区:脱胎换骨更宜居

拂晓报 2019-11-18 11:28 大字

改造后的宿城北苑小区。本报记者 董虎 摄

道路平坦畅通了,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了,街巷的颜值变美了……近年来,宿州市坚持共创共享的原则,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宿城老旧小区得到彻底改变,居民生活环境持续优化,群众洋溢着幸福的笑声响彻在宿城老旧小区的大街小巷……

小区街巷整洁通畅

傍晚时分,埇桥街道西仙桥社区居民岳玲信步来到离家不远处的八一游园散步遛弯,游园里新装设的体育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松软的塑胶地面、如茵的绿草、吐香的花木让她劳累了一天的身心为之一振。

然而谁能想到,过去这里是一处被破乱不堪的围墙围起来的垃圾成堆的地方!长时间以来,不仅成了八一路南北两端居民同行的“肠梗阻”,也是垃圾成堆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顽疾固症。去年,街道、社区多次积极反映争取,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占地近10亩的八一游园出现在社区居民面前,不仅方便了社区居民的通行,还大大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放在以前,这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城区街巷道路由于建成时间较长,年久失修,大部分存在道路坑洼、龟裂、井盖凹凸不平,路沿石破损等状况。2018年以来,宿州市大力实施城区精品街巷提升改造工程,积极改善群众交通出行环境。通过近两年的努力,2018年,完成城区76条泥土道路、171条街巷道路改造提升;2019年,完成18条精品街巷和204条一般街巷改造提升。

“街巷道路的巨变是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人们将从这一条条整洁的背街小巷,走向小康,走向明天,走向幸福。”宿城南关顺河中路居民张卫华望着改造完工的顺河路激动地说。

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

杜高田万万没有想到,居住了多年的老旧小区还能通过改造工程,修好了道路实现了雨污分流。杜高田是埇桥街道西仙桥社区的居民。西仙桥社区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自去年实施了八一小区改造工程后,今年又分两批先后实施了12个老旧小区的改造。

路面坑坑洼洼、垃圾随意丢弃、小区路灯不亮、私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流动商贩随意出入、人居环境脏乱差…… 这些老旧小区普遍具有的规划滞后、配套不足、设施老化、服务短板等通病,因为时间长久的原因,这些旧设备旧设施给居民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是越来越大,给市民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老旧小区的改造治理问题成为了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硬骨头”难啃,但该啃! 老旧小区改造,看上去是基础建设项目,实质上是社会治理工程,是一项群众期盼强烈的民生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好让人们的居住环境条件得到改善,环境变得优美,生活也会更幸福,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平自然会提高。

2018年以来,宿州市在面临着改造资金筹措难度高、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等困难重重情况下,大力实施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倾听不同声音,面对改造过程中的不同诉求,精准施策,满足群众需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多层住宅增设电梯、水电线路更新等专项改造等,又有拆违拆临、杆线整治、道路修复、照明完善及线路更换、停车场及休闲健身活动区域拓展等安排。同时,除了改善、维护小区秩序,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外,还协调社会各个方面,解决一系列的矛盾,创造出和谐的人文环境,真正让众多小区居民告别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的困境。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环境变美了,配套设施更多了,小区的环境得到了大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了,提升了城市的良好形象。“现在的小区经过整治,怎么看怎么舒服,还有地方健身了,这是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的,好政策说来就来了!”市民韩四振感慨地说。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首届宿州市名中医、基层名中医和中医药工作优秀村医评选揭晓 31人荣登“名中医”榜单

昨日,皖北晨刊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首届宿州名中医、基层名中医和中医药工作优秀村医评选活动揭晓,王桂芬、王庆飞、王玉球等...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