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如何健全管护机制 加强农村公路规范管护,对于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确保安全畅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9月19日一大早,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津浦村贫困户武时书开着电动车,拉着扫帚、铁锨等工具,在他负责的路段忙活起来。
武时书是一名农村公路养护员,负责20公里路段的保洁、养护和巡查工作,看到有路面拱起、破损等情况,就用手机拍照,传给管理部门,发现超载车辆,及时上报。“以前这些乡村道路是无人养护的,经过近半年的养护,道路变得更加干净、畅通。”武时书告诉记者。
据埇桥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该区投资21.2亿元,共修建农村公路3366公里,加之以前多年建设的里程,保有量已达6000余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然而,由于多年来一直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养护体系,也没有管养资金保障,大多数乡、村公路长期处于失养状态,路面破损,路基破坏,导致公路通畅水平不断下降、公路寿命明显缩短。“为最大化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亟需加强和规范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这位负责人说。
为确保全区农村公路得到有效管理,埇桥区成立了县、乡、村三级路长管理体系,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总路长,区委、区政府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任县级路长,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乡级路长,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任村级路长,确保全区的县、乡、村道路管理全覆盖。
健全的机制、明确的分工,给埇桥区公路管理带来了新活力。在埇桥区,一旦发现农村公路方面的问题,各级路长及相关部门将作出快速反应,主动认领,限时处置,力求实现准定位、高效率、全方位的监管。同时,埇桥区成立了一支乡村道路专管员队伍,从每个村的贫困户和脱贫户中选招一名专管员,全区共选招了328名专管员,于去年下半年开始正式上岗。定期对乡村道路专管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更加专业化地参与管理,负责落实乡村公路管理制度,执行日常管养和巡查,进行乡村道路病害隐患排查及灾毁信息核查、上报,参与乡村道路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及时制止并报告侵害路产路权行为。
“在农村公路养护方面,埇桥区积极探索了市场化、专业化养护和考核模式,引入专业养护公司进行日常养护工作。”埇桥区“四好农村路”服务中心负责人王珂说,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埇桥区于去年4月18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夹沟、曹村、杨庄3个乡镇474公里的农村公路进行管理养护市场化试点,取得了试点经验。去年10月18日,埇桥区正式实施“四好农村路”养护服务项目,区财政每年拿出约3360万元财政资金,将全区所有农村公路纳入养护范围,并采取市场化运作,招聘安徽省新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专业养护公司进行养护。
针对养护项目的完成情况,埇桥区“四好农村路”服务中心联合区交通运输局路政管理站、质量监督站和养护中心等部门,依据相关服务协议,制定考核标准和工作制度,每月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考核并备案,对农村公路养护服务项目进行质量把控。
据一家养护公司管理人员王子连介绍,该公司承担6个乡镇的农村公路养护任务,成立了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理团队,拥有60人的养护作业团队,配备了清扫车及洒水车11辆,小型养护机具设备近百台套。平时主要开展道路日常保洁、路肩杂草清理、行道树干涂白,以及整修路肩边坡,处理边坡坍塌,填补路基缺口,处置路面病害,疏通边沟,维护道路安防设施等工作。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建立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珂算了一笔细账:一是延长了农村公路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每年可为政府节约修路资金4亿元左右;二是确保了农村公路安全畅通,为农民安全、便捷出行奠定了基础,促进社会发展、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是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闻推荐
10月9日,在埇桥区南关街道恒馨社区为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为居民办理2020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手续。连日来,该社区...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