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露天电影到数字化影城

皖北晨刊 2019-08-26 16:29 大字

现如今,对于宿州市民来说,闲暇时看一场电影,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皖北地区,夜幕降临,原本喧闹的露天广场,因为电影放映机里打出的光束,瞬间鸦雀无声。

这是今年58岁的余其敏回忆当年看电影的场景,退休前他在一家企业做会计,也是位不折不扣的老影迷。

“不记得第一场电影看的是《牛郎织女》还是《天仙配》了,反正那是让我从此‘沦陷’电影世界的开端。”余先生说,那时的电影是黑白的,村里用一些粮食,请来踩着三轮车的放映师傅,用竹竿撑起大幕布,放什么大家就看什么电影,没得选择。

《地道战》、《小兵张嘎》、《牛郎织女》……儿时坐在石块上、头顶星空看过的电影,余先生依然历历在目。

银幕里是朴实真切地演绎,银幕外是惊喜痴迷地感动。上世纪80年代初,余先生念初中,当时的东方红电影院是他最喜欢的地方。

《阿Q正传》、《骆驼祥子》、《西安事变》、《南昌起义》等都是余先生那个时候看过的电影,或学校安排,或和同学一起。回忆这些时,余先生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恍如昨日重现。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电视机、录像机开始走进百姓家,接下来是VCD、DVD等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方式开始普及。露天电影更是愈发不受人待见。

余先生1986年参加工作,“当时的电影院只有一个厅,没有风扇,只有那种很大的通风扇。”他说,引进的国外大片几乎没有,国产片产量不高,选择余地很小。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余先生与妻子的5年爱情长跑里,自然离不开电影的润色,越开越多的电影院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地。

进入新世纪,宿州人看电影的选择越来越多。从胶片放映到数字放映,从2D到3D再到3DIMAX、4D乃至巨幕,电影播放技术正随着时代发展突飞猛进,不断突破人们的想象力。

特别是近年,影院建设更是“快马追风”,从原来的建在繁华地段到直接进入商业综合体,依托综合体流量优势,带动观影人数。

如今,走进电影院,不仅可以观看精彩的电影,还可以享受舒适的环境、美味的食品。尤其是特效影厅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影体验:通过动感座椅以及喷水、刮风、下雪、气味等奇幻特效,打破银幕与观众之间的界限。“上周看的《烈火英雄》,让观众从观影厅‘走进’电影,身临其境感受电影中的情节。”余先生感慨地说。

家用投影设备则把人们的客厅瞬间变成家庭影院,同样能够带来沉浸式观影体验。余先生说,一些中老年观众还是喜欢待在家里“打开电视看电影”,他们觉得去电影院还是有点浪费。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介,则为人们观影方式的变革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观众可随时随地挑选各类影片。同时,视频网站不断涌现,极大地便利了消费者在线观看。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在乘车、排队等碎片化时间“移动观影”……记者刘晓琼

新闻推荐

好人辈出成风化人

(上接第1版)宿州市还积极为身边好人及道德模范搭建展示的平台,出台认可和奖励措施,鼓励全社会帮扶好人,努力让好人获得好报。...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