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色方案”治理农田“白色垃圾”■文东

拂晓报 2019-07-25 10:54 大字

为做好降解农膜新产品的示范推广工作,日前,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推广使用降解农地膜新产品 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降解农地膜新产品推广项目,努力打造引领全省残膜污染治理的亮点和样板。

宿州市是农业大市,农膜覆盖面积达148万亩,使用量5万多吨。农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大,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量废旧农膜随意弃置掩埋,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造成资源浪费;废旧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作物减产,也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人民群众的健康。防治农田“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治理“白色污染”,是绿色发展绕不开的难题,关系民生福祉,关系群众利益。《实施方案》明确,宿州市从今年春季开始,在部分县区实施降解农地膜新产品试点工作,计划通过示范带动,年内完成10万亩降解农膜推广任务,建立降解地膜新产品、新技术推广示范区。到2020年,全市降解农地膜新产品使用率力争达到100%,土壤残膜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要求,项目县区要根据当地农作物生产资源条件、优势产业布局等,科学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实施重点和政策措施,分步循序组织实施。可以说,《实施方案》划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是对宿州市农田“白色污染”的精准施治,体现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推广应用降解农地膜是解决残留地膜污染问题的必由之路,但现实生活中这项工作的推进却并非易事,其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推广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政府引导,多方投入。工作中,宿州市采取政策集成、技术集成、项目集成的方式,通过政府引导、园区示范、企业带动、以奖代促,组织实施降解农膜新产品推广项目。与此同时,项目优先向使用农地膜的贫困村及贫困户倾斜;优先向带动扶贫增收效果好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优先向农业项目区,包括国家及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倾斜。这一系列务实举措的落实,将对降解农地膜推广使用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农田“白色垃圾”期待“绿色转身”。过去几年,宿州市通过源头控制、规范使用、有序回收、安全处置等措施的实施,构建了农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行百里者半九十,治理农田“白色垃圾”,还需各方协同发力,久久为功。

新闻推荐

宿州市政府领导看望慰问一线职工

本报讯7月23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当日上午,副市长邵郁来到一线职工中,亲切看望慰问大家,并把“清凉大礼包”递到职工...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