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生活“新时尚”

拂晓报 2018-11-15 09:43 大字

■ 文东

《皖北晨刊》讯,近日,宿州市部分小区试点投放了智能垃圾分类箱,居民只要按程序操作并分类存放垃圾,就能累计获得积分,兑换相应生活用品。这一特别的“垃圾银行”广受市民的欢迎。

生活中,垃圾分类是普通民众最能直接参与的环保方式之一。分类投放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至关重要。可是,在不少住宅小区,很多居民总把生活垃圾随意扔在垃圾桶,很少有人考虑“减少家庭垃圾排放量”,更不会自找麻烦给垃圾分类,总认为“扔多扔少一个样、分不分类一个样”。究其原因,一方面,居民分类观念和意识还比较淡薄、市民素养尚待提升;另一方面,垃圾分类运输体系还未建立起来,一些地方出现“前端细分类、后端一勺烩”等现象。这些突出问题都是垃圾分类推广的现实障碍。

说到底,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打好系列“组合拳”。可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涵养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和理念。宿州市试点投放这套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鼓励居民垃圾分类,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一举措可以说是培养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有益尝试。笔者看到,这套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由会员操控机、垃圾分类回收箱、积分兑换机组成,其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包括金属、塑料、纸张、玻璃四大类,代替人工做回收、分类、称重等工作。此外,有害垃圾有单独的回收处理口。居民投放各类垃圾一目了然,操作简便,既能做到精准投放,又能激发居民热情,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实现垃圾分类处置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投放只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真正实现垃圾分类,还必须有相对应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利用等一系列处理系统,这需要通过政府、居民、企业、科研机构等合力推进。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等环节的法治化、制度化,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弘扬对社会责任的共同担当。要鼓励人人参与、人人自觉,使垃圾分类制度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使这一项民心工程坚持下去并越做越好。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建立打通分类各环节的流水线,让公众看到分类的实效,垃圾分类定能成为生活新风尚。

新闻推荐

女孩网曝遭表哥性侵猥亵6年 当事人否认此事;宿州警方介入调查

本报讯11月5日,宿州18岁女孩小凡(化名)自曝被姑姑家的表哥性侵猥亵长达六年。昨天,小凡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