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门口的绿色脱贫产业园

拂晓报 2017-06-08 17:20 大字

从今年初开始,60多岁的残疾人彭正好,每天上午7点多钟,准时来到离家不足500米的葡萄产业园上班,他的工作是负责这片120多亩大棚葡萄的浇灌。“拧拧开关,开开闸刀,每天就有50元的收入。”彭正好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彭正好的变化,得益于埇桥区符离镇横口村为贫困群众量身打造的绿色扶贫产业园。2016年,横口村贫困户255户、641人。2017年全村仍有149户、298人没有脱贫,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攻坚2017年脱贫任务,横口村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后,出台土地租赁、用电、用水等多项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和本村能人领办建立了葡萄、银杏、白芍、牡丹四个绿色脱贫产业园,为贫困群众送岗上门、就近就业。

见到彭正好时,他正在为3号葡萄大棚浇水。他拧开总开关后,又合上机井闸刀,只见清清的井水顺着3公分的黑色滴管定量、定点地浇灌着每一棵葡萄。他顺着南北走向的葡萄垄检查着每一根滴管,虽是上午9点多钟,棚内温度已达到29度,不到半个小时,彭正好就满脸是汗,但他仍然干得十分卖力。“过去打工没人要,重活干不了,在产业园上班,俺夫妻俩一个月就有2千多元收入。”彭正好说,现在自己每个星期都要参加3次村里举办的扶贫夜校。说话间,老彭从右侧口袋里掏出一本《葡萄种植简易读本》。“等我把技术学到手,俺也要种几亩属于自己的葡萄园。”

在葡萄产业园的西侧,是一片占地180亩的“银景园”,里面栽植了近200万棵矮化银杏树苗,30多名群众正在里面除草、打药、浇水。“用工高峰时,每天有300多人。”项目经理张娅介绍,来这里打工的群众全部都是困难户,这是村两委规定的铁政策。70多岁的贫困户彭正伟夫妻俩已是满头白发,正在拿着锄头为银杏树苗除草。过去彭正伟夫妻俩常年多病,每年的医药费都要1万多元。“以前在家时,能闲出病来,还没有人给一分钱。现在干些轻便的农活,出点汗,还能活动活动筋骨,心情和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一年打工加上入股的土地,能收入2万多元。”彭正伟说。

为确保家门口的绿色扶贫产业园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横口村针对困难群众缺技术、缺资金的现实情况,筛选、引进产业时,注重绿色、增效、稳定的产业。就在笔者采访的当天上午,横口村又与两家企业签订了700亩白芍、牡丹两个产业园合同,午收后即将动工建设。“届时,全村近300名贫困人员都能入园脱贫。”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宏建说。郑杰

新闻推荐

埇桥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

本报讯今年以来,埇桥区按照***、精准脱贫的要求,提前谋划,提前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工作。截至4月底,该工程已完工2000户。为做好该项工作,埇桥区提前谋划,精心部署。早...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