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赵晓红:二十年不离不弃的坚守

拂晓报 2016-10-25 22:05 大字

20年前丈夫不幸遭遇车祸高位截瘫在床,成了一个会说话的“植物人”。46岁的赵晓红,凭借着她惊人的毅力,一肩挑起家庭的全部重担,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

赵晓红的丈夫徐从龙,是宿州市第三勘探队的一名技术人员。23年前,两人相恋,组成幸福的家庭。婚后第三年,儿子才刚刚两岁,灾难从天而至,徐从龙遭遇一场严重的车祸,虽经全力救治侥幸活了下来,但颈椎、脊椎受到重创引起颈椎以下部分全部瘫痪,没有任何知觉,连脖子也只能小角度地转动,成了一个有思维、会说话的“植物人”。

从此后,赵晓红就挑起了精心照料丈夫的重担。按照医生的叮嘱,她每天都要给丈夫擦身,以防止褥疮;每两小时就要给丈夫翻一次身,以刺激其躯体,每天都要给丈夫按摩,以防止全身肌肉萎缩。为便于照料,赵晓红把沙发放在丈夫的床边,每晚伺候好爱人,自己才在沙发上和衣而卧。由于常年卧床,很容易导致便秘,有时候用开塞露也没用,赵晓红就亲自下手去掏,瘦弱的她如何能搬得动丈夫近一米八的身躯?倔强的赵晓红硬是咬着牙一点点地挪动着,再苦再累也要把丈夫擦洗得干干净净。丈夫怕热,赵晓红就在丈夫脖子下垫上冰袋,隔几个小时换一块。为保持室内空气通畅,大冬天也要把门敞开,因此赵晓红经常被冻得手脚冰凉、头疼欲裂。为让丈夫和儿子吃得更好些,她省吃俭用,常年不买一件像样的衣服,没用过一样贵重的化妆品……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赵晓红一边含辛茹苦地抚养儿子,一边无怨无悔照料着高位截瘫丈夫。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被医生断定只能活5年的丈夫,迎来了生命中的第20个春天,是她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值得欣慰的是,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历经苦难的生活让他更加懂得母亲的不易,变得坚强和勇敢,和母亲一起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担。

赵晓红在照料爱人之余,还挤时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008年,赵晓红加入了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经常骑自行车跑到福利院和敬老院缝补浆洗,让管理员都觉得非常过意不去。尽管家境清贫,汶川地震,赵晓红在困境中仍然捐了100元,躺在床上的爱人又强烈要求再帮他捐50元。两年前,赵晓红和丈夫完成了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她说:“这是我们能回馈社会的最后一件礼物。”  本报记者 杨扬

新闻推荐

如火青春绽夏花

(上接第1版)面试成绩在面试结束后三天内报给省里即可,但在高芹的努力下,面试一结束她就把考生成绩当场呈报给省巡视组,巡视组领导很是惊讶,连连夸赞:“小高同志不怕吃苦,效率又高,真不简单。”...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