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腰鼓敲响幸福年 灵璧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综述
近日,在灵璧县游集镇综合文化站门前,人头攒动,清脆的鼓点与欢乐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20余名英姿飒爽的农村妇女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精神抖擞地打起了腰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激动。“以前农闲的时候,大家要么是围着桌子打麻将,要么是东家长西家短唠闲篇,现在文化站成立了腰鼓队,给大家找来了新乐子,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邻里感情。”队员肖彩梅高兴地说。
近年来,灵璧县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老百姓切身尝到了文化惠民带来的甜头,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整齐的鼓点、飘动的彩绸、欢快的节拍,敲出了乡风文明新气象。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灵璧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和19个乡镇文化站健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
县图书馆线上线下联动,打开全民阅读新局面。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公共文化云平台,上线了一系列网络课程,推出“闹元宵,智闯关”、诗词民俗展、“党的光辉历程”图片展等。线下,县图书馆在做好正常开放和图书借阅的同时,开展系列读书活动,送挂历、写春联、送春联活动;举办了建军93周年主题图片展、首期经典诵读训练营、诗词联展等活动。
疫情防控期间,县文化馆按照闭馆不闭服务的工作要求,积极推出网上文化服务,落实“安康码”管理和实名登记制度,实行“绿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实名登记”管控;面向社会举办了暑期(30天)和长期公益免费艺术培训班,包括音乐、舞蹈、书法、摄影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
各乡镇文化站主动作为,结合本地特色,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的良好局面,组织200余名非遗传承人、文化志愿者、“新时代文艺轻骑兵”利用琴书、大鼓、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秸秆禁烧政策和环保知识,活跃了文化生活,繁荣了乡村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共享文化信息工程村级服务点。灵璧县按照每村2000元的标准,出资60.2万元为全县301个村每村配备2个拉杆音响,已全部配送到位。
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灵璧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送戏进万村”活动,5家演出团体中标,总演出任务301场,目前已演出完毕,为全县301个村农村群众送去丰盛的“文化大餐”,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力量助力精神脱贫。
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灵璧县按照每村1200元的标准,出资36.12万元在全县301个行政村开展了301场农村体育活动,大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业余生活,锻炼了群众的身体素质,增强了团队集体意识。
农村应急广播建设。灵璧县已建成由1个县级播控平台、10个县直机关分控平台、20个镇级播控平台等组成的农村应急广播网络。
品牌文化建设异彩纷呈
以群众需求为中心,打造品牌文化活动。灵璧县各公共文化场馆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乡村春晚、“周末书场”进景区、“新时代文艺轻骑兵”禁烧宣传、“我的书屋·我的梦”阅读实践活动、“纳凉文化”进广场和全县首届戏曲、曲艺大赛、全县少儿美术大赛、经典朗诵比赛八大品牌文化活动,其中县文化馆获得了“2020年全省乡村春晚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同时,灵璧县以群众满意为宗旨,发挥送戏惠民作用,一方面注重宣传推介,通过村广播大喇叭、宣传车和张贴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另一方面,注重监督检查,加强对演职人员、节目内容、演出质量、安全管理、宣传发动等方面进行执法监督审查,确保演出质量和效果。同时,注重地方特色,在送戏下乡节目安排中,充分体现泗州戏这一特色文化,贴近群众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时代主旋律。 本报记者 杨雪
新闻推荐
黄俊定期给养父修剪指甲王成在帮助村里做好秸秆禁烧工作赵光怀在守护古墓群乔峰做好志愿引导周新疆给村民登记健康档案宋...
灵璧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灵璧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