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里的小南山 □魏诗文
拾级而上小南山,曲径通幽处。在小南山东坡上矗立的花岗岩方柱上面刻写着“小山公园”。蚌埠老城区蚌山区的小南山,因为周边一带高楼林立,日见其小。很多年里,这里也难见什么投入改造,几乎年年都是老面孔,除了北入口一带的儿童游乐场所有大人带着孩子来坐电动车和常来锻炼的一些人外,人们似乎很少到此游玩。这样也好,小南山仿佛老衲禅定一般,独自享受清静自在。也因为这里还算清静,我喜欢来随意走动,图这里的清静,当然还有这里曾经的过往。
山上随处可见裸露的石头,它们棱角分明,看上去十分坚硬。从表面看,它们也就是看上去异常坚硬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细细追究,这些石头应该算是蚌埠这座城市的头号功臣。何以见得?当年清廷修津浦铁路,一个名叫德纪的英国工程师在上游的荆山峡和下游的长淮卫河段选址建桥均未成功,最终看上小南山北侧的河段,一个重要理由是河下的地基坚硬,河两边又没有荆山峡那样的山头阻挡。淮河底部坚硬的地基,说白了,就是小南山地下深处的石头伸向河底的一只手臂,铁龙似的淮河大铁桥就是被那只手臂一直托着的。从造福一代代珠城儿女来说,小南山的这份神功万万不可埋没。
山上残存一些建筑遗迹,东侧山坡林木葱笼,傍晚时分,一条光滑的石板路在夕阳下焕着幽光。步道一侧,至今残存一处建筑基座,此处最早矗立“淮上军阵亡将士纪念碑”。100多年前,即1911年12月,88名淮上军勇士在营长廖璞纯的带领下,阻击从南京过来的张勋及清朝陆军大臣铁良、南京制台端方等,被张勋的辫子军从侧面包抄,淮上军勇士寡不敌众,全部阵亡,廖璞纯牺牲时年仅28岁。次年元月,中华民国代理大总统孙中山颁令追授廖璞纯为大都督,建烈士祠,并在此处建“淮上军阵亡将士纪念碑”。随后不久,倪嗣冲在蚌督皖。倪是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的心腹,视淮上军为死敌,下令拆毁纪念碑设施。民国初年,蚌埠出了一位名叫马祥斌的警察专局局长。马祥斌是安徽灵璧人,在蚌埠任职期间,严打土匪,维护商埠市场秩序。整治城市建设,使刚刚崛起的商埠走上城市化的道路。他发扬孙中山革命思想,对整治一新的蚌埠街道以“中华民国”开头,命名街道的名称被保留至今。他原系倪嗣冲部属,后来深感军阀腐败,接受武汉国民政府领导的北伐革命,受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五师师长,1927年5月在保卫合肥与张宗昌激战中获胜,升任暂编第十一军军长,后被叛将出卖遭到张宗昌秘密杀害。蚌埠老百姓念其功德,由蚌埠商会出面,于1930年把马祥斌遗骨葬于小南山东南坡。落葬之前,蚌埠商会让红万字会出面派人去上海,找到当时国内著名的“小鶼造像所”,送上照片资料,请江小鶼为马祥斌造青铜立像,完成后运回蚌埠,竖立在马祥斌墓地的基座上。1938年2月,日军占领蚌埠,不久即拆毁马祥斌墓和铜像,在原址修建其神社,蚌埠老百姓称之为“鬼子庙”。“鬼子庙”前后存在七八年时间,随着日军投降,蚌埠被中国军队接管,下令日军自行拆毁其庙。半个多世纪以后,小南山东侧的一片枯枝败叶中,一根倒卧的混凝土方柱无人过问。那柱上刻有“昭和十五年十一月三日之建”,标明了“鬼子庙”建立的确切时间。1946年10月,蚌埠市工务局还在山顶东侧建了“抗日胜利纪念碑”,上下各有平台一方,砌栏杆、花墙。但这处抗战胜利纪念物因何被毁,却未见记载。
小南山的南侧,蚌埠科学宫楼后,一条石砌台阶直通山顶,入口处的淮上军纪念碑廊和半山腰处的张汇滔塑像为近年所建。当年的淮上军总司令张汇滔在上海被倪嗣冲杀害,年仅38岁。孙中山闻讯,万分悲痛,亲笔题写“国魂不死”,告慰英灵。台阶东侧原先还有一条台阶,几经改造,现已模糊难辨,但台阶尽头至今尚存规整的平台,平台边散落一些建筑构件,其中的碑座、碑头、碑身均倒卧地上,来往行人往往不知所以。这些构件,是当年国民党陆军第十七军阵亡将士墓的遗物,蚌埠市博物馆近代展馆有一组图片,大体显示出当年十七军阵亡将士墓的建筑布局:除将士墓外,还有一座民国风格的纪念堂,其位置在早年的蚌埠电视台办公楼所在地。1933年初,国民党陆军第17军在蚌埠整编成立,徐庭瑶任军长,兼任蚌埠警备司令,军部和下辖的25师师部当时均设于蚌埠。长城抗战爆发,徐庭瑶率军部和所属25师自蚌埠出发,奔赴古北口展开血战。古北口长城抗战结束后,阵亡将士遗体散落各处。当地令公庙道士王乐如带领古北口群众对烈士尸体进行掩埋。1934年清明节,王道士联合当地商会,前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申请到捐款,在当地修建了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随后根据北平军分会的要求,王道士带领当地群众又把第17军25师的500具烈士遗骸挖掘出来交北平军分会,由国民政府起运至安徽蚌埠立墓另葬,便有了此处的“十七军阵亡将士墓”。
小南山还曾出现其它一些地面建筑,如最初建成的蚌埠中山公园大门及门内喷水池。当年,公园正门向北,建条石门楼,横额题写“中山公园”。园内不远处的圆形喷水池中,方柱正面题写“天下为公”,另三面分别为“民族”、“民权”、“民生”。山顶建有瞭望塔,东坡上建有风宝亭,东北角建有拨云台,这些建筑均消失在岁月风尘中。当年的“中山公园”是蚌埠市区最早的公园,如今在东坡上矗立的花岗岩方柱,上面刻写的“小山公园”,足以显示小南山的低调与内敛。
从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结束,短短几十年间,小南山一直首当其冲,或为战场,或为祭坛,或为公园。甚至当年一度显赫的倪嗣冲也留下过伤痕,其本人曾在小南山阅兵时从马背上摔下,因此受伤。其家人因其孙女早死,请道士在山上招魂,哀声一片。不高的小南山,断断续续交织着说不尽的荣耀与屈辱,件件往事都刻在山上的石头缝里。建国后,政府在山上广植林木,建儿童公园,喧嚣与热闹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岁月的凝重,但斑驳的旧影有时灵光闪动,将人引向岁月深处。很多日子里,我不断到小南山上寻寻觅觅,在夕阳下,在晚风中,试图触摸那些岁月遗痕,凝听渐渐远去的历史回声。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大跨越、大提升,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
灵璧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灵璧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