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生态好 灵璧县推进乡村振兴综述

拂晓报 2019-04-18 12:06 大字

“千年古镇·梨园记忆民俗文化”活动现场。

“政府搭台百姓演,希望通过‘千年古镇·梨园记忆民俗文化’活动,能够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遍朝阳大街小巷,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朝阳镇党委书记徐敏高兴地告诉记者。

“我镇举办下楼梨花节的目的就是整合利用本地特有的自然人文区位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和红色教育基地,全面掀起乡村振兴高潮。”下楼镇镇长刘明介绍道。

春风拂地百花香,人勤神满兴致高。经过隆冬的厚积和初春的酝酿,下楼的梨花,朝阳的樱杏桃梨次第开放,引得游客爆满,商贩腰鼓,“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正在磬乡大地徐徐染色铺绘。

产业升级助民富

近年来,灵璧县围绕粮油、畜牧、果蔬、板材四大主导产业,按照“育龙头、建基地、树品牌,打造绿色食品县”的总体思路,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工作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的基本框架。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产品加工企业、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近3700家。龙头企业发展实力经营规模不断壮大。104家市以上龙头企业的资产总额32亿元;2018年规上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全县龙头企业建立各类基地120万亩,其中,认证绿色食品基地70万亩,国家级蔬菜标准园3个;省级蔬菜标准园5个;认证的市级基地19个。有安徽省著名商标14件;安徽名牌农产品7件;6种农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27种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

产业化经营带动作用不断增强。104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分别采取了入股分红、关联收益、合同订单、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价收购等契约化合作形式,带动农户21万户。为壮大集体经济明显,仅灵璧县渔沟镇郑楼村的千亩农业大棚,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种植西瓜、辣椒、花卉,促成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同时,提供了百余个务工岗位,人均年务工收入5000元以上,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农村改革促振兴

农村改革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灵璧县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为主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逐步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有效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前,已累计完成147个村、1515个组的产权制度改革,量化资产4748万元,确认成员58.21万人。

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以信息管理网络建设为抓手,整合现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进市、县区、乡镇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确保今年各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全面运营,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各项功能进一步完善。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推进“劝耕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等工作,建立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提升农业抵御风险能力。

推深做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编制完成16条国有河道、8座水库“一河(湖)一档”数据库及河湖名录,设立三级林长478人。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1.73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

乡风文明生态美

“这次政府办得活动真是好,我一把岁数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场面,嘴馋了有特色一条街,戏瘾来了村部有戏台,激动啊!”83岁高龄的崔楼村村民崔怀志高兴地说。

发展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近年来,灵璧县集中开展全域环境整治,积极发挥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注重培育文明乡风。目前,该县已累计投入资金12971万元,进行生态环境整治。

丰富文化载体,促进乡风文明。渔沟镇郑楼村设立了全县第一家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每月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在新农民文化广场、德孝广场建设家风家训长廊、德孝长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评选表彰“郑楼好人”“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涵育文明乡风。规范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发挥乡贤作用,注重民事调解, 全体村民群策群力,引导形成志愿者积极参与共建共享乡村振兴的新局面。文/图 本报记者 杨雪

新闻推荐

科研兴教以研促教 灵璧县2018年教科研工作纪实■张桂海方少杰

近年来,灵璧县坚持科研先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聚焦提质增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2018年,灵璧县中考、高考成绩显著,特别是...

灵璧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灵璧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