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就业”托起贫困户“幸福梦”

新安晚报 2018-11-30 11:12 大字

本报讯11月13日一大早,灵璧县灵城镇山桥村妇女刘月珍,像往常一样赶到村里的“扶贫工厂”。最近,她和姐妹们忙着赶制一批服装。

“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至少挣2000块,一年下来能挣2万块呢!”在家门口上班,不仅让刘月珍稳定脱贫,也改变了她的精气神儿,“邻居都说俺比以前爱笑了。”

“上有老、下有小,离不开家。”刘月珍说,县里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时,不仅登记家庭人口、土地、房子等信息,还详细了解了每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俺就想守家带地干点啥,没想到,去年村里建起服装‘扶贫工厂’,30多个姐妹来到厂里上班。”刘月珍工作的地方是灵璧建设的贫困村“扶贫工厂”。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出门就业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外出务工又造成留守妇女、老人等半劳力、弱劳力,他们要照顾老人、孩子、午收秋种,离不开家而农闲时间又多,想就业却找不到门路。

为破解这一难题,灵璧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资源,因势利导,激励在外务工经济能人返乡创业,政府出资积极创办“扶贫工厂”,为贫困群众搭建就业脱贫“舞台”。目前,该县73个贫困村已建设完成扶贫工厂,还有非贫困村的“扶贫工厂”正在建设中。“扶贫工厂”大大促进了农村留守妇女、老人等半劳力、弱劳力居家就业。

灵城镇山桥村村民汪正碧老人60多岁,是山桥村“扶贫工厂”保洁员,月薪800元,闲暇之余还可以在工厂干干手工活,每天能挣30元。“现在想想都不敢相信,60多岁的人了,还能工作,一月还能挣1000多块钱工资。”汪正碧老人笑着说。

据悉,灵璧县共有7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扶贫工厂”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策”,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扶贫工厂”所产生的效益,用于村级扶贫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对已建成的“扶贫工厂”,由村自主使用或招商使用,切实发挥“扶贫工厂”的作用。有劳动就业能力的贫困户和“扶贫工厂”签订劳动合同,按月发放工资。贫困村对“扶贫工厂”的土地、厂房租赁所得收益除去管理等费用后剩余资金作为村集体财产,村级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置公益岗,如保洁员、“三留守”关爱员、扶贫政策宣传员等,以此增加贫困户收入。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脱贫攻坚以来,灵璧县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准病根儿,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出实招、见真效,既让群众脱得出,又要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新闻推荐

灵璧县“四注重”力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以来,灵璧县从注重供餐食堂“明厨亮灶”建设、责任制落实、健全各项制度、加大食品安全督巡查力度入手,筑牢食品安全监...

灵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