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圣旨坦前杏花红

黄山日报 2017-07-05 14:15 大字

□洪振秋

圣旨坦是村东面汪公大帝庙前的一块大广场,据老人说,清朝时村里出了一位名医,替皇上看好了病。于是皇上就叫人在这广场宣旨颁奖,村里人千恩万谢之后,祠堂里的金匾增加了一块,村头的牌坊也增加一座。久而久之,广场被村里人称之为圣旨坦,为感皇恩,又在汪公庙旁种上了几棵杏花树,以示该村杏林有妙手之意,因为古人用杏林来形容医坛。多年以后,杏花树长高长大,便有了诗情画意的杏林,把汪公庙衬托得更加威武和森严。

庆杏伯家坐落在圣旨坦边,叫他伯是按照我们家乡的辈分而排的,其实他那时只是个四十多岁的人。因为他家祖先是名医,又为皇上看好病,替村里人争了不少光彩,于是特许他家在圣旨坦旁建造一座楼房,以示家族的鼎盛和光荣。时至今日,他家的地位在村中依然高高在上,不可动摇。庆杏伯的父亲,在村中的威信是很高的,每当有祭祖或庙会之类的活动,都是由庆杏伯的父亲主持。他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带领全村的人祭拜祖宗。册书上有的字他不一定认识,只会轻轻哼哼,但谁也不驳他的面子,因为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敬重他就是热爱自己历史文化。

庙会很热闹,杏林里的喜鹊、八哥似乎更加热烈,任庙里香火袅袅,庙外锣鼓喧天,爆竹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它们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似乎也在开庙会。

三四月天里,杏花盛开,天空只要一放晴,我们这些孩子都会相约来到这里放风筝。风筝的样式是丰富多彩的,家境好一点的风筝档次高一点,不仅风筝体量大而威武,纸的颜色也漂亮轻柔,一上天就如一个大家闺秀,落落大方款款而飞。一般人家都是用些陈旧宣纸,根据自我想象设计,只要平衡点设计准确,一般都有很好的飞行效果,虽然看起来灵巧,但就风度而言,是越飞越像一个小家碧玉了……我们玩得开心,嘴里不时背着老师教的诗句,男同学说一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女同学也不示弱,也来一句:“纸花如雪满天飞,好将蝴蝶斗春归。”我们大呼小叫正起劲之时,也是圣旨坦最热闹的时候,村里人情不自禁地纷纷携儿带女,融进我们的队伍,一时圣旨坦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许多老人都说,比宣统时知府宣旨、民国时的汪公大帝庙会,更有情趣更有味道。

我们一不小心,把风筝弄得倒挂在高高的杏花树梢了,怎么拉拽手中的线,也无法把风筝弄下来,那只风筝是很漂亮的,虽然孤零零地挂着,但仍然显示出“五色罗裙风摆动”的风采,有嫉妒心的小朋友却说是:“一个地主家的小姐上吊自杀了……”这一下,小朋友们之间的关系顿然紧张,追逐吵骂,甚至厮打起来……此时,住在圣旨坦旁的庆杏伯,扛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挑下挂在杏树上的那只风筝,给撕破皮的小孩擦一点红药水。一触即发的战事,立即风消云散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圣旨坦前汪公大帝庙已经很破旧了,昔日热闹的气氛似乎淡化了,只有到村里演戏、放电影,或是谁家有喜事请客时,这里才偶尔热闹一下。这一天庆杏伯是最露脸的时候,本村或邻村的群众纷纷拖儿带女来到圣旨坦,人们便要到庆杏伯家看看,顺便借条板凳,或者喝口茶,庆杏伯总是殷勤地为人服务,似乎又找回他父亲昔日一样的感觉,父亲当年带领全村人在庙里称颂汪公大帝的功德。他跑到里间重新找出那一叠装帧很考究的石印宗谱……当他眉飞色舞回到外间时,村民似乎并不在意他手上拿什么东西,一个人大声喊叫:“庆杏伯,给我一碗茶喝!”

另一个人又叫道:“庆杏伯,你是一个中医世家,你家的杏仁茶还有没有?喝了很补气呢。”

庆杏伯被他们这么一吆喝,像打翻五味瓶一样,讲不出一个滋味,可他脸上依然露出一丝笑容,说:“一定、一定,为人民服务是应该的……”并递上一支香烟,飞马、雄狮、腰鼓或是大红花。

村里人来此为了看戏,如《沙家浜》《红灯记》《杜鹃山》之类,演员都是村中活跃分子,戏排练了多年,演了多年,仍然有一股强烈的乡土味,大都不厌其烦地看完戏。我父亲的旱烟筒此时是不会熄的。女人们总是很少认真看戏的,三五成群,叽叽喳喳,如鸟雀一般天真可爱。小孩只是凑热闹而已,不过第二天上街,极易听到“李玉和、刁德一、阿庆嫂……”等称呼,人们又在对号入座了。梅溪河上洗衣的女人们又在议论那个演李玉和的男人长得壮,那个女演员是大队书记的老婆……而我祖母总是会讲句老掉牙的评戏语:“演好人的标致,演坏人的长得丑!”

小朋友们都像猴子一般爬上杏花树,屁股夹坐在树枝上,两只小手紧紧抱着树干。圣旨坦上的几棵杏树可以安排二三十个小孩在上面看戏呢。戏散后,我们从树上滑下来……

三十多年过去了,儿时的小朋友都早已各奔东西了,庆杏伯也七十多岁了吧?最近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尤其是收藏方面的,据说他现在已是村中很著名的奇石收藏大师。我也知道现在叫大师的真正含义,只要你在某个领域,或某一个方面知道一点点,就会称大师,比如会木雕的就叫木雕大师,会雕石头的就叫石雕大师,会雕西瓜皮的就叫皮雕大师,擅长在牛皮上画画的就叫牛皮大师等等,多不胜举。据说,我出外工作二十年,村里就涌出来了一百好几的各类大师级人物,这也许就是皇帝颁发圣旨时遗留下来的灵气吧。

他看见许多人都喜欢收藏古红木家具、名玉、名人书画、名石(太湖石、灵璧石、鸡血石)等等,可他的生活条件差,平日也就是偶尔把村里人看看头痛、感冒之类而得的微薄的收入,想收藏谈何容易。最近,他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说是现在河中的石头都很值钱,只要造型怪异就能赚钱,于是他放弃自己原有的生计,只要门前杏花树的鸟开始叫了,便背着一个布袋跳进梅溪河里,寻找着能让他发财的石头,人们常见他或徘徊或伫立或沉思于河滩之间。每当月亮高高挂在杏花树梢,他才背着沉甸甸的布袋,迈着沉重的步伐出现在圣旨坦的家门前……

他真是一个能干之人,一年期间,乐此不疲,家里的楼上、楼下、厅堂、厨房、卫生间都堆满千姿百态、大小不一的各种石头,或黑或黄或白。他常常对着各式各样的石头发呆,常常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幻景。他肚子饥饿时,眼前的石头就变成一块块可以吃饱的烧饼。他肚饱时,眼前的石头又变成一块块凸凹不平、出浴的美人,似乎都在很温柔地对他说:“石头涨价了,大涨了……”

老婆见他老这样发呆,就气呼呼地把一个空米袋抛了过来,大喊道:“快去买米,家里没米下锅了……”此时,他才知道是在白日做梦。

我是他朋友,所以也常常在杏花树下替他做心理疏导,告诉他,河里石头再美,也没有真正价值,做做盆景、玩玩怡情是可以的,但不要被人忽悠,更不要指望发财。世界上只有收藏宝石,如太湖石、灵璧石、鸡血石,还有寿山石、田黄石、和田玉等等,它价值在于质的名贵,而非奇形怪状。同一条河中是没有两块同样的石头的,只要你有想象力,怎么想都可以……我讲得口沫直飞,他依然似懂非懂,双手抱着布袋,嘴里还在喃喃地道:“我的奇石要涨价了……”那形象很像徽州名画家洪百里先生笔下的布袋和尚,真有点“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望着布袋,多么无奈……”的意味。

就在这时,圣旨坦那边的吴老太走过来了,她见到庆杏伯似乎很激动,兴高采烈地叫着:“庆杏伯,你快去我家看看,我家腌菜缸里有几块用来压菜的石头,是我婆婆留下来的,样子很可爱,可能很值钱呢……”这一下,庆杏伯又来劲了,呼一下站了起来,冷冷地看看我们,又恶狠狠地盯了他老婆一眼,提着那只布袋,向吴老太家飞去。他老婆又哭了,我听得懂那些方言哭词,大概的意思,是中午又没米了,叫她怎么过日子啊,又好像说世代中医名家,家里又有许多珍贵医典,怎么就治不好他自己的病……弄得我这位老朋友也很伤心,很尴尬……

有时我想,庆杏伯如果不放弃自己世代相传的中医技术,好好研究一番,这门手艺足够他丰衣足食,可他却走旁门斜道,弄得老婆天天为吃饭发愁。其实,圣旨坦那块杏林就是他家最大的财富了,可他就是弄不懂这个道理,正如牵牛花爬得再高,哪怕高入云端,终究还是一根牵牛花,永远成不了参天大树。同样石头的价值在于他的质,而非形态怪异,人也一样,高贵和优秀是通过人的内质而体现出来的。庆杏伯在物欲横流之时,就是被人误导的结果。此刻,圣旨坦边一棵棵高大的杏树,依然长势旺盛,丝毫不受风雨的影响,笑靥迎人,处处为大地增添着无穷的俏丽。妻子每次回到故乡老宅打开西窗时,又会心花怒放地说:“快来看,圣旨坦上的杏花又红了……”

新闻推荐

“扶贫工厂”马力大 脱贫摘帽底气足

“像我这个年纪,外出打工没人要,家里还有病人需要照顾,走不开啊!现在家门口就有‘扶贫工厂\’,在这里不需要准时准点的上班,计时付酬。这样既能照顾家里的病人,每月还能有1800块钱的收入,‘扶贫工厂\’马...

灵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圣旨坦前杏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