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操作百万兵马派皮影非遗传人马飞:工匠精神就是忘我投入
[摘要]马派皮影非遗传人马飞:工匠精神就是忘我投入
从小跟着爷爷、父亲耳濡目染,12岁开始表演,大半辈子都围着皮影戏在转。一只手最多操作24根钎子,“指挥”8个人物;不仅要会演、会唱,还要会画、会刻并做出生动形象的皮影……一场皮影戏演下来,即使寒冬腊月也经常汗流浃背。但马派皮影非遗传承人马飞却说“能有人爱看皮影戏,是皮影艺人最欣慰的事。观众的掌声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12岁进幕后跟着皮影走南闯北
今年53岁的马飞出生于皖北灵璧一个皮影世家。皮影戏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马派皮影自马信昌开创以来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马信昌就是马飞的爷爷。
马飞至今还记得,当年家乡的皮影戏有多繁荣。“我们一个县有24个皮影戏班子,马家就有四个。平时大家全国各地演出,每年阴历五月二十八,集中到县城汇演。每一次马家的班子都是佼佼者。”
听着锣鼓镲、皮影戏文长大,马飞从小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很快,席卷全国的文革,让皮影戏的繁盛戛然而止。“不甘心家传的手艺失了传的爷爷偷偷藏了一些皮影,没人的时候就拿出来,用筷子在桌上敲,教我们打锣鼓镲。”
天分加上热爱,即便是偷偷摸摸地学,马飞的皮影戏也很快学得像模像样。文革结束,马家皮影戏班子又开始出门演出。“1976年的正月初三,家族的师爷爷想再组个班子外出演出,差人手。爷爷就说,要不让小三子跟你去。”
就这样,年仅12岁的马飞开始正式走进皮影戏的幕布后,跟着戏班子走南闯北。
半辈子追梦不“狂”演不好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门综合艺术,皮影艺人不仅要会打锣鼓镲、会演戏、会唱,还要能刻皮子做皮影。“不经过多年的苦练,上不了手,撑不起来一台皮影戏。”
马飞至今记得当年学艺的苦。马派皮影的唱腔叫“魔调”,洪亮婉转。当年演出一晚上三四个小时演下来,全靠一把好嗓子。“不管头一天演再晚,第二天不亮就要起床,号嗓子。”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小时候的马飞经常迎着西北风号嗓子。
“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操作百万兵”。在马飞看来,这是对皮影戏表演最真实的写照,丝毫不夸张。要在幕布上营造千军万马的画面,最多的时候一只手要操作8个皮影人。一个皮影由三根钎子控制,单手要抓住24根钎子表演,难度可想而知。
马派皮影最拿手的独门绝技还是《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至今马飞每次演出都能引来观众和行家的惊叹。锣鼓喧天中,真猴王和假猴王打得难分难舍,跟着锣鼓镲的节奏同时快速翻转,令人眼花缭乱。怎么实现两只手高速同步,至今还是不为外人道的秘密。
“演皮影戏心要静,表演要狂。锣鼓镲一响,人就得进入状态,不狂不出戏。”一场戏下来,就是寒冬腊月,马飞也常常是汗湿衣背。但在他看来,演皮影戏和做人一样,要拼个精彩,就得忘我投入,这也是皮影艺人的“工匠精神”。
精心呵护老艺术最开心皮影戏后继有人
5月6日下午,在蓝光雍锦半岛营销展示中心举办的“非遗大讲堂之少年研学”活动中,马飞带着小侄子马默轩,为观众们表演了一出马派皮影的拿手戏《二龙山》,赢得了一片叫好声。
作为高端豪宅项目,蓝光雍锦半岛一直坚持以“工匠精神”做产品,用“匠心”诠释住宅典范。活动现场,马飞也为蓝光雍锦半岛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匠心设计所惊叹。在他看来,非遗项目的传承同样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不断谋求突破、追求卓越。
传统皮影戏的幕布一般三尺长,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的观赏需要,马飞的皮影戏幕布长度都在2.6~3米之间。大影棚表演,皮影的尺寸也“长大了”。过去二三十公分高的小皮影变成了八九十公分高的大皮影,操作难度更大了。来合肥七年,马飞还尝试着在马派皮影“魔调”唱腔的基础上做些改良,未来或许融入庐剧的合肥味,让合肥的观众听起来更亲切。
不少非遗项目面临传承难的窘境,马派皮影也一样。作为马派皮影非遗传人,这些年,马飞还在小学里当起了非遗老师。带着孩子们做皮影、演皮影,让更多的孩子从小了解皮影戏的魅力。
小侄子马默轩的成长,也让马飞欣慰不已,这两年开始花大力气培养他。年仅12岁的马默轩人小鬼大,在蓝光雍锦半岛营销展示中心的活动中,敲锣鼓镲、表演、唱腔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引来不少观众的惊奇和赞叹。“后继有人,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才能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明天的人们,还有机会看到皮影戏。”
刘媛媛/文卓也/摄
新闻推荐
灵璧县新农合办公室通过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考评等措施,打造高效团队,农民参合率逐年提高。县农合办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严格控制医疗费不合理增长,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县...
灵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