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留守孩子点亮成长的心灯清贫岗位坚守20年 学生毕业喊她“妈妈”

安徽商报 2017-05-07 09:40 大字

[摘要]清贫岗位坚守20年 学生毕业喊她“妈妈”

方少杰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孩子们作业

她是一名大队辅导员,扎根农村,默默奉献二十年;她是一名寄宿制老师,关爱留守儿童,奉献无悔青春;她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创建“红领巾志愿服务小队”,开展“美丽灵璧我的家”等红领巾志愿服务一系列活动,使志愿服务工作呈现地域化特色;她的活动案例两次获安徽省一等奖,并在全国辅导员说课大赛中获特等奖;她辅导学生当选“安徽省模范留守儿童”……她就是宿州市灵璧县灵西中心学校梨树教学点教师、大队辅导员方少杰老师。2016年12月,方老师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就在几天前,她又被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授予第20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清贫岗位一干就是20年

方少杰老师的爱人是一名大学教师,结婚后,她毅然放弃了和丈夫一起去外地工作的机会,在灵西中心学校一干就是20个春秋。坚守着清贫的岗位、固守在汴水河畔,方少杰说她自己也曾动摇过,几次想去外地,又打消了念头。“因为我心里总是还有另外一笔账:我的学生都是留守孩子,每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如果我不去关爱他们,这里娃娃们的将来,就会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永远过着贫穷的生活。”方少杰说。

对儿子,方老师也许不是个好母亲,但对学生真挚的关爱,使她不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好妈妈。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方少杰不仅在学习上关心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上也予以细心呵护。学校宿舍整修的时候,方老师主动把不方便回家住的三个学生带回自己家照顾,每天不仅给孩子们补习功课,还给他们做饭、洗衣服,洗澡等,几个孩子在方老师家一住就是一个月。

左娜也是方老师的学生,她原本是一个活泼聪明的孩子,但在三年级时一场车祸无情使她永远失去了爸爸妈妈。从那以后,方老师经常主动找她谈心,送给她乒乓球拍,每天下午放学后和左娜打半个小时乒乓球。由于年纪太小、自己不会照顾自己,左娜常常喊胃疼,这可急坏了方老师。每当左娜不舒服时,方老师都单独给她开小灶,有时冲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有时打两个鸡蛋下一点面条。慢慢地,娜娜的胃病好了,人也精神了。六年级学期的数学比赛,她拿了第一名;2014年左娜还被评为"安徽省模范留守儿童"。当娜娜毕业时,满含热泪地喊了方老师一声“妈妈”。对于方老师来说,这一声呼喊就是对她最丰厚的报答。

带领学生开展志愿服务

作为大队辅导员,方老师注重带领少先队员走向社会,撒播志愿足迹,展现红领巾风采。她设计的《美丽的灵璧我的家》这一主题志愿者服务系列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多角度深入了解灵璧家乡的风俗习惯、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把课内外和校内外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升华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懂得可以自己的而劳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爱,在实际行动为家乡争光添彩。

这一活动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爱家乡,为发展家乡而努力学习的思想感情,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该案例还获得了安徽省少先队活动案例评选一等奖。

用艺术教育关爱留守儿童

方老师特别注重把艺术教育作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切入点,在艺术领域上实现精神上的关爱。经过深入家庭调研,方老师了解到学校留守儿童有735人。她根据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分低中高年级开设了活动班。在方老师所在的学校,每天下午有一个年级上活动课,活动班包括书法、舞蹈、绘画、器乐、合唱、乒乓球、象棋等共10类,共18个教学班。

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注重结合灵璧当地丰富的的泗州戏、钟馗画及灵壁石等文化,充分挖掘磬乡文化独特的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优势,用民俗传统文化的浓墨为留守儿童教育“点睛”,使得艺术活动内容异彩纷呈,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既培养了留守儿童浓厚的艺术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记者刘媛媛胡霈霖

新闻推荐

灵璧交警再掀春季交通安全宣传新高潮

随着天气变暖,市民出游越来越多,人车流量逐步增大,为保障广大群众春季出行安全,灵璧县公安局交管大队自3月中旬以来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教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

灵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