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银线入阡陌清泉汩汩来——宿州市农村“中心村”电网改造和“机井通电”工程侧记

拂晓报 2016-11-21 00:00 大字

广袤的农田里,道道田埂上出现了一排排电杆。灵璧县杨疃镇光明村的李老汉说:“有了这些,以后给庄稼浇水就能用电了。”

11月15日,记者来到杨疃镇光明村,路沟旁新安装的变压器台架上挂着“光明村机井通电1台区”的牌子,笔直的低压线路向四个方向辐射,田边地头有机井的地方就有一基电杆,电杆上安装了卡式智能表和开关。随行的灵璧供电公司农网专项办主任姜义介绍,农户买了潜水泵,到供电所买电,插卡就能抽水浇地了。

在地头补种麦子的村民井老汉问:“用电浇地能便宜吗?”姜义解释:“就像你骑的这个电动三轮,充一次电能跑几十里,只块把钱,你如果用油,得好几块钱。”井老汉忙说:“那是,那是!”据了解,光明村一期机井通电工程共安装3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每台变压器共15眼机井,每眼机井浇地面积50亩左右。

灵璧供电公司第一批机井通电工程共27个,开工6个。截至目前,已安装机井专用变压器21台,新建10千伏线路5.55千米,380伏线路44.66千米,通电机井达272眼。

“中心村电网建设”也是今年农网工程的重头戏。在灵璧县虞姬乡桃园村,村电网改造工程已于今年8月竣工。这个村庄共有134户,整改前使用的变压器容量为100千伏安,户均供电容量0.54千伏安,低压主干线截面25平方毫米、分支线截面16平方毫米,供电半径600米,末端电压175伏。改造后,安装了两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新建10千伏线路1050米,低压线路1840米,均采用绝缘导线,户均容量达到3.08千伏安,超过了中心村户均3千伏安的标准。村民张登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电足得很,给玉米棒子脱粒,电机转得呼呼的,同样一堆玉米脱粒时间比以前省2个小时”。记者发现,他家有3辆电瓶车,家电齐全,问他一个月能用多少电,他说:“用电进入第二档了,一个月用电260度左右。”

据了解,宿州供电公司把加快农网改造和机井通电作为落实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政治任务,所属六个公司共投入49个施工单位共2368人参与工程建设。公司双周开一次调度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76个中心村和6579眼机井的通电工作,完成投资2.23亿元。傅成华  张启才  本报记者  陈成光

新闻推荐

中央主要媒体持续聚焦安徽省改革发展

本报讯8月以来,中央主要媒体继大篇幅、长时段、集中式推出安徽省“调转促”、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相关报道后,再次将新闻报道触角聚焦安徽,深入挖掘安徽省各领域各行业在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和...

灵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