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姑娘微信直播卖水果成“乡亲网红”为家乡代言,传播“乡土的温度”
■ 本报记者 王逸群
网上卖梨的许静出名了。在“发现儿时最酥甜的梨”的众筹页面里,这个21岁的姑娘选择用自己拍摄的一组照片为家乡水果代言。
最引人眼球的一张图片中:挂满鲜果的上百年梨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留着一头过肩长发、身着三色格子衬衫和牛仔裤的许静坐在树杈上。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她轻轻撇过头,伸出右手轻轻托起一颗果子,嘴角隐隐浮起一抹甜甜的笑。
“本项目目标金额为2万元以上,计划提取至少2000元用于公益投入:为贫困户进行改良施肥,提高精品梨品质。 ”这则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发布在微信平台的众筹信息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很短时间内,网友购买的数量就突破了既定目标。最终,筹资金额定格在28776元。许静在朋友圈感叹:“我们希望未来多一些预售、少一些义卖,多一些共赢、少一些依赖……”
说起今年3月份的义卖,这个出生在砀山县玄庙镇朱寨村的女孩儿记忆犹新。当时全县苹果滞销,在县电商协会的号召下,几乎所有微商都开始帮助果农义卖。 “实在是太累太操心了。 ”义卖的短短十几天中,许静几乎每天都要捧着手机联络客户、对接果农发货,“我们按1块钱1斤收果农的,一天最多卖出去6000多箱。 ”
到最后,她发现“苹果越卖越多,品质也开始良莠不齐”。原来,眼看着在5万多名微商从业人员的帮助下,全县的苹果销量猛增,不少存着投机心思的商贩坐不住了。他们给外地进来的苹果贴上砀山标签,然后卖给微商以次充好。“这不是砸牌子嘛!”许静心里窝着火,琢磨着从根本上解决鲜果卖难的问题。
“问题出在品质上,得改良种植技术。 ”家里流转了300亩果园、从2013年就开始从事微商的许静觉得自己找到了“痛点”。 “现在大部分农户贪便宜、图省事用复合肥,导致酥梨和苹果的口感变差,含水度也不够。 ”而她自己使用煮熟的黄豆混杂的原生态“土肥”却效果明显:半斤以上的精品梨市场反响颇好,能卖到88元一箱。 “要让农民回归天然的种植模式”,她说。
于是,众筹卖梨帮农户买肥料的想法应运而生。 “这次要玩点不一样的。 ”她向嘿喵电商公司负责人刘家杰请教,在对方建议下,决定用“微信+网络平台直播”的方式推广这次活动。
9月底,众筹和直播同步上线。只要一有时间,许静就会打开视频直播,向广大网友展示酥梨从采摘、分拣、包装到装车的全部过程。 “粉丝越聚越多也很热情,销售转化率挺高的。 ”她喜滋滋地说,周边朋友都笑称她成了“网红”。
事实上,在刘家杰看来,许静符合他心目中所有关于“乡亲网红”的概念:出生在乡村、从小就和农产品打交道;在当地有好名声,能够为自己的果园代言;还具备一定的生产和营销能力。 “这和大众熟知的那些‘网红\’不一样,不是说你长得好看、粉丝多就能为农产品代言的,必须有一种自然而然向受众传播‘乡土的温度\’的气质才行。 ”
如今,众筹的活动圆满结束,“网红”许静又有了新目标:让今年家乡的苹果不再滞销。 “砀山的苹果不如外地名品卖相好,但水分足、口感脆、不打蜡是最大特点。 ”她琢磨着通过各种渠道推销家乡的“丑苹果”,甚至连宣传标语都在心里打好了腹稿,“就叫 ‘丑的脸,脆的心\’! ”
新闻推荐
题图:宿州智慧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料照片)■本报记者何雪峰田婷“整个长三角用户的‘服务器\’和‘主机\’全都可以放在宿州的数据中心”——在崇尚创新上见行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抢占发展...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