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满梨都——砀山县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纪实
初秋时节,走在砀山县城的街道上,一股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一处处靓丽风景扮靓梨都:文明墙、志愿服务广场、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光彩夺目,东升路两侧的“好人大道”流传着“好人”的事迹,老年活动中心里“好人馆”让观众赞叹不已,烈日下志愿者文明劝导守候着交通安全,很多陈旧小区积累多年的垃圾和“牛皮癣”得到彻底清理,多年不通的下水道得到疏通……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谱写着和谐动人的乐章。
去年以来,砀山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争创安徽省文明县城的实施意见》,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以县城环境综合整治为主抓手,把创城工作和“两学一做”学教活动有机结合,使“两学一做” 内容更加丰富,并具体落实在“创城”工作上,创建活动异彩纷呈。目前,城区环境得到彻底整治,精品和亮点不断呈现,市民生活环境日益改善,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着眼治脏 提升整洁行动
该县深入推进 “网格化”治脏、治乱活动,将城区划分为13个网格,社区之间无缝对接,不留死角,做到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四明白”,坚持一月一评比,一月一排名、一月一奖惩。城区主干道路环卫保洁全面推向市场,每天4普扫1冲洗,市容环境大为改观。总投资3.85亿元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一期投入运营良好,目前日处理垃圾400吨,彻底解决垃圾出路问题。开展公厕改造专项行动,新建标准化公厕7座,旱厕改水厕29座;专项整治户外广告牌匾,新建文明墙15余千米,整修粉刷墙体近10万平方米,更新各类广告牌(匾)1800余块,彻底消除城市牛皮癣。强力治理城区废品收购点、养殖场,取缔废品收购点5处,拆除养殖大棚7座。
着眼治乱 提升序化行动
该县从最难管理的路段进行整治,以日常管理、集中整治和突击治理相结合,以宣传、教育、劝导、处罚为手段,教育处罚规范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户近2000多人次,暂扣出店占道经营商品400件次。规范早点夜市等摊点经营行为,对闹市区的摊点进行统一管理,疏堵结合,划出专门经营场所6处,共4000余平方米,振兴路沿路卖菜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整治,6个小街巷临时卖菜点全部取缔。强化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新配交警35名,新增交通信号设施10套,实现城区电子警察、红绿灯全覆盖,主城区新增机动车停车位2000余位。开展一系列专项活动,查处纠正各类交通违章、违法行为2000余人次。积极倡导绿色出行,推动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已投放500辆。
着眼扮靓 提升城市形象
加快道路桥梁建设。去年以来,新修道路16.4千米,新建或改造桥梁5座,铺设污水管网17.7千米、雨水管道22.5千米,新增雨水收水井500余座,清淤管道5千米。完善市政设施。主路面修复2000平方米,修复人行道2200平方米,人行道花砖铺设5000余平方米,路肩硬化3000余平方米,路牙石更换7000余平方米,更换窨井盖及盖板600余个,维修更换各类路灯2000余只,亮灯率达到100%。加快棚户区改造。完成19个地块的房屋征收,共投入改造资金20亿元,拆迁面积达70万平方米,2016年上半年棚户区改造工作完成率在全市第一。打造园林城市。新增绿化面积80余万平方米,打造街头游园10个、市民公园、生态大道、利民路、果林公园、高铁站前广场等一批精品示范工程,新建标准绿道20公里,初步建成36万平方米独具砀山特色的果林公园。
建章立制 打好长效持久战
创建文明城市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砀山县明确定位,坚持综合治理和长效常态两手抓。一是坚持“三带五促进”。即党员干部带领、机关单位带头、青年志愿者带动,以文明评选、课堂教育、社区宣传、媒体舆论、严格执法促进文明创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联动、无缝对接”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实行责任包保制。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县直单位包社区、包路段,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全面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建立督查备忘登记制。实行督查立项制,做到每天一督查,每天一通报,发现问题专项治理,限期整改;实行备忘登记制,将各单位各阶段的创建工作,作为年终考核重要依据。李艳龙
新闻推荐
(上接第1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促知识产权增量提质。修订完善了《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专利工作的意见》、《宿州市专利申请及授权资助暂行办法》等文件,为专利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市...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