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宿州智慧”开启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新模式

拂晓报 2014-07-01 20:10 大字

(上接第1版)导致了联合收割机相对短缺。一线包保干部将机具的组织调度列入头等大事,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千方百计引进联合收割机。通过“南机北援”引、到芜湖等地引、发布信息引等措施,加大收割机具调度力度;采取上路劝留过境车、电话联系外地机手等方式,大力引进农机,帮助农民抢收。许多农民纷纷表示:“政府给我们调机子帮我们收割,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们一定不会再烧秸秆了。”泗县大庄镇80多岁农民刘姚氏说:“今年多亏了这些干部,要不然俺种的三亩麦子还在地里呢。”辛勤的付出和科学的部署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萧县马井镇在午收关键时期麦多机少,机械数量不足已经影响到了收割速度,许多村民们急得一筹莫展。市财政局包保干部王启军协调有关部门,联系了大批收割机和农机手迅速投入收割,速度一下子提高了40%,老百姓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今年五个县区引进外地联合收割机5600多台,全市共投入联合收割机达23600余万台,完成小麦机械化收获面积633.22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9.72%。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依然较好地组织了农机抢收作业,顺利完成了小麦抢收任务。

灵璧县、埇桥区北部乡村秋季传统习惯是在6月15日将玉米播种下去,老百姓说玉米种得早容易出现“小矮子”,因此迟迟不种。如何让群众抢墒早播就成了该村禁烧包保工作组的“头等大事”。为此,工作组多次向农业专家、农机人员咨询求教,最终弄明白“小矮子”并不是因为播种早引起的,而是由病毒传播引发。工作组走村入户向群众宣传早播种的好处,讲解“小矮子”知识,使广大群众从思想上打消了顾虑,纷纷抢播抢种。

秋季作物种下地是秸秆禁烧的最终落脚点。各县区还引进、开发、购置高茬免耕种肥同播单粒精量播种机,积极帮助农民抢种,仅埇桥区今年午收期间就一次性添置了2000余台。包保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急农民所急,想法为农民抢种,奠定了各地禁烧的基础。

夏收以来,宿州市广大干部不顾烈日酷暑、蝇蚊叮咬、连续在禁烧一线发动宣传、跟机蹲点、上门服务、排忧解难,为老百姓送来了“及时雨”,广大群众对待禁烧的态度也从原来的不理解、不支持转变成了理解、支持、感谢、称赞。泗县大庄镇包保干部起初来到地头时,许多村民、农机手都有些排斥和抵触,说禁烧耽误收割速度。这些包保干部并没有因抱怨而退缩,耐心解释、细心劝导最终让一个接一个的村民和农机手“冰释前嫌”。

在禁烧工作中,宿州市广大干部走村入户、急民所急、对症下药、解民所困。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干部形象进一步提升,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为民办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正是一个个夜以继日的身影,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宿州每一片润土;是一股股真心为民的正能量和“干群一家亲”的合力,让“烟锁连城”褪去,让“天蓝气净”走来。

秸秆综禁工作部署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把宣传引导作为禁烧前期的重要抓手,及时制订秸秆禁烧宣传方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与监督作用,把群众能够接受的垦种方式作为禁烧的载体和抓手,深入发动、广泛宣传,夯实了群众基础。广大农民朋友积极配合,主动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现了收种、禁烧两不误。

“烧荒烧草烧秸秆、害人害己害子孙”,“只要用的巧、秸秆也是宝” ……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天上地下,各种宣传标语,各式禁烧警示成了一道风景。

5月20日,砀山县林业局森林派出所副所长季洪华作为包保人员来到洪庄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宣传禁烧政策,了解农民心声。季洪华工作内容的第一项是每一位包保人员的第一堂课,而他们的第一堂课仅仅只是开始。

禁烧期间,宿州市采取五项措施深入宣传,发动群众。一是县区、乡镇、村逐级召开动员会,层层发动,全面动员,确保禁烧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广泛印发张贴《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的通告》、《致全市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致务工返乡农民朋友一封信》、《致农机手一封信》,将秸秆禁烧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每个农机手,不漏死角,不留盲点。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大规模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及法律后果,提高农民秸秆禁烧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自觉性。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先后开设了《秸秆综禁县区(局)长访谈》、《来自秸秆综禁一线的报道》、《包保人员在基层》等栏目,在拂晓报、电视台、广播电台专版刊发和播出;对秸秆禁烧工作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跟踪报道,坚持正面舆论引导;对秸秆焚烧控制不力的地区进行公开曝光,强化舆论压力。四是要求驻村的三级联系包保人员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走访农户,交流谈心,宣传发动。各地还通过群发手机短信、悬挂条幅、出动流动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形式,有的包保人员还把宣传标语张贴到户,悬挂到田间地头,把秸秆综禁政策措施宣传到位。五是各级教育部门深化“小手拉大手”活动,开展“杜绝秸秆焚烧,争做环保卫士”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家长签订《拒绝秸秆焚烧承诺书》,通过少年儿童,向家庭渗透禁烧意识。截止到目前,市综禁办共印发秸秆禁烧政府通告1500份,秸秆禁烧工作手册5000份,综合利用技术手册6000份,加印拂晓报社专刊1万份,确保宣传工作到村入户,深入人心,着力形成秸秆禁烧的强大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支持禁烧、主动禁烧的积极性,进一步夯实秸秆禁烧工作的群众基础。

今年,宿州市在充分吸取近年来禁烧工作教训的基础上,并借鉴周边地市经验,科学施策,疏堵结合,“禁”上想点子,“用”上找出路,治标治本,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制定了一系列奖补力度大、惩罚措施严、管控强度高的禁烧措施。由于措施得力 ,打赢了禁烧硬仗,开创宿州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新思路。

宿州市采用疏堵结合的方法大力倡导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一是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凡适宜农机作业地块,推广使用联合收获机械加装秸秆粉碎还田装置,把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上面不让烧,我们也不舍得烧,粉碎放在地里就是肥料。”砀山县官庄坝镇吴集村村民吴少华指着自家麦地高兴地说。今年午收,全市共投入秸秆还田机具20407台(套),秸秆粉碎还田443.65万亩,秸秆还田率为69.87%。二是积极拓宽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拓展秸秆肥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工业原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秸秆集中化储运等,确保达到省提出的综合利用率达到70%的目标。据了解,萧县农机部门早在夏收前两个月就与山东省某大型造纸企业达成了秸秆供应协议,经过压缩打包,每吨秸秆能卖到550-600元。萧县马井镇农民企业家董荣花通过秸秆压块设备将小麦秸秆等多种原材料压缩加工制成秸秆煤,一吨能挣200多块。三是严格限制留茬高度,今年,宿州市小麦留茬高度全部在15cm以下,部分地区甚至在8厘米以下。四是实行秸秆离田集中堆放。今年,宿州市共投入秸秆打捆机械584台,完成秸秆打捆41.78万亩,部分乡镇村庄还建立了堆放场,用以集中堆放小麦秸秆。

今年,宿州市拿出1800万元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行以奖代补,共推广应用秸秆粉碎机1万台,新型灭茬免耕播种机300台,打捆机350台。市级财政小麦收获机加装秸秆还田装置每台补助200元,本市研发生产的新型灭茬免耕播种机每台补助2000元,打捆机每台补助4000元。各县区、各园区也纷纷拿出配套奖补资金对农机和作业进行补贴。埇桥区拿出20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砀山县对新增机具分别给予200-12000元每台补贴,灵璧、泗县也分别拿出了1000万用于作业奖补,全市对禁烧工作奖补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禁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资保障。

夏收开始以来,全市秸秆禁烧包保人员深入一线联系和配合各地开展工作。各级包保人员全部进村入户,做到了“同吃同住同劳动,盯人盯机盯田块”。秸秆限茬、清运离田、集中堆放,每个环节都有专人盯守,24小时值班,实现了包保责任人及现场监理双向全覆盖。同时,市政府成立两个督查组,督查组以每周不少于两次的频次进行高密度督查。各县区也纷纷成立督查组、巡查组,实行“统一执法,查处结合,县(区)乡联动,社会监督”的执法工作机制,分片巡回督导。各级督查组做到了黑斑倒查、点火必究、举报必查。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市领导小组、市督查组和市效能办不定期对三级包保人员工作情况全面督查和全程跟踪问效,确保包保政策落到实处。

今年,市政府把秸秆禁烧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实行奖惩和责任追究。同时,成立考核组,对各县区、各园区进行全面考核。对没有发生一起焚烧的县区、园区,退还禁烧工作保证金,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全市发生第一把火的县区政府、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在新闻媒体公开检讨;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县区委、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或者约谈。各县区、园区发生第一把火的,县区党委、政府及园区党工委、管委会要免去所在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职务;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一年内不得交流、提拔、重用,并在年底考核中对所在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实行禁烧保证金制度,各县区、园区全部缴纳50万元保证金,禁烧期间,发现一个火点,50万保证金全额划转,再缴52万,依次累加。

今年是宿州市铁腕禁烧元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各县区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给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周密部署的结果,是各县区各部门履职尽责、高效作为的结果,是全市包保干部夜以继日辛勤付出,是乡镇村基层干部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广大农民朋友支持参与的结果。在禁烧过程中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也不断衍生,成绩是智慧的结晶,而问题认知及解决能力更是考验智慧的标尺。总结经验,建立机制,有助于宿州禁烧迈上新征途。

留茬高度限制导致宿州市小麦收割成本上升,应当加大收割机供应量,调节机收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从记者调查结果的来看,今年宿州市小麦机收价格平均在70-80元每亩,比去年夏收同比增长20-30元,后期部分小麦倒伏地块更是一度涨到100-120元,以每亩平均上升25元计算,宿州市635万亩小麦机收成本上升将近1亿6千万元。据农业部门专家介绍,小麦机收价格上升主要是由留茬低造成的,今年,宿州市规定小麦秸秆留茬高度不得超过15厘米,部分地区更是自觉执行低于10厘米的标准,留茬低导致收割机作业速度降低。有农机手说,去年一台收割机一天最低可以收割100-120亩,今年最快也就60-70亩,倒伏地块收割速度更是低于50亩,严格的留茬标准不仅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在收割机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影响夏收速度。政府可以采取先抢收,后灭茬。

破解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难题,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农机部门统计资料显示,今夏宿州市联合收割机共安装秸秆粉碎器11800台,而对应联合收割机总数则达23604台,全市收割机安装粉碎器比率不足50%;共投入秸秆打梱机520台,比去年增350多台,秸秆机械打捆面积39.77万亩,占机收面积的6.3%。数据显示,宿州市秸秆离田目前仅处于起步阶段。秸秆离田后去哪?宿州市今年采取集中堆放的办法,要求乡镇村庄建立秸秆集中堆放场,此举虽可解燃眉之急,但却难惠及长远。而且,集中堆放场里巨大的秸秆存放量所带来的火情威胁不可小觑。对此,一是进行多部门联合研发,推广秸秆还田配套机械和技术,大力发展秸秆生物反应堆。二是通过青贮、黄贮、氨化等措施,把秸秆资源转化为饲料资源。三是对秸秆电厂进行技术改造、扩产达能、新上1-2个秸秆发电厂,增加秸秆消耗量。四是创办秸秆原料加工厂,推进秸秆工厂化开发使用。

政府部门需要创新补贴思路,进一步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扶持力度。“辛辛苦苦,费时费力拉一车秸秆卖给电厂,到时候连个油钱都卖不上。”有农民这样“抱怨”。可见,秸秆综合利用关键在于划不划算、赚不赚钱。对此,有基层干部就呼吁,政府应当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难题。一是提高秸秆收购价格,以财政投入换环保,由政府提高秸秆收购价格,让老百姓可以从秸秆回收中获得效益。二是实行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制度,鼓励老百姓将秸秆粉碎还田,对农户机械化还田实施补贴,每亩补贴20-40元。三是将灭茬机、打捆机、还田机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大幅提高购机补贴标准。四是在收割、清运和交工等环节加大奖补力度。是秸秆产业真正成为农业提质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加快土地流转速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记者在埇桥区灰古镇淮河种植植保专业合作社所流转承包的地里调查时看到,该合作社2300余亩小麦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凭借的就是充足的还田机械和雄厚的成本支撑。社长李清武告诉记者:“今年,我们的小麦秸秆全部还田,做到了真正的‘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此,萧县王寨镇党委书记许成伟亦有同感:“千家万户的地块分散难管,禁烧工作量太大,而流转到大户后,不仅他们会自觉利用秸秆,同时监督起来也容易。”今后,加快土地流转将成为该镇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重点思路。在调查中,许多基层干部也纷纷表示,政府在铁腕禁烧的同时,也要加快土地流转,发挥土地集聚的规模经济,建立健全合租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强化规模化作业,集约管理,实现秸秆处理机械化、秸秆利用链条化,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可能。

另外,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多种媒体,使广大农民看到秸秆禁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秸秆综禁的认识理解程度,形成农户不愿烧、不舍得烧的浓厚氛围。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和约束机制,用法的“强制力”让不烧和综合利用者得“红利”。

新闻推荐

县城“五个一”工程建设开局良好

本报讯  今年以来,宿州市四个县扎实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在县城建设层面,四个县各建设一个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一处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工...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