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铁拳”抓秸秆禁烧“红利”奖综合利用——来自砀山县官庄坝镇禁烧工作的成功实践

拂晓报 2014-06-24 20:12 大字

全镇51960亩小麦颗粒归仓,秸秆还田率80%以上,播种面积达100%,秋季庄稼苗已破土而出,实现了国家环保部及气象遥感卫星监测“零火点”目标……日前,地处皖、鲁、豫三省交界处的砀山县官庄坝镇禁烧工作传来捷报。该镇认真总结前两年取得的“零火点”的秸秆禁烧工作经验,围绕“不着一把火、不冒一缕烟”禁烧目标,建立健全“政府主抓、部门联动,源头治理、政策奖补、综合利用”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全镇秸秆禁烧工作的有序开展,全面完成夏季禁烧工作。

强组织抓管理,拧紧五条“责任链”。为扎实推进禁烧工作,官庄坝镇第一时间成立了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官庄坝镇2014年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官庄坝镇秸秆禁烧奖补资金的意见》,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分片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将94个地块目标任务分解到单位、村、组,明确具体单位、村、组责任人,按照“一张责任网、一套作战图”的总体部署,着力拧紧包保链、责任链、督查链、举报链、反馈链等五条“责任链”,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全镇每一个角落,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田间地块,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五级包保网。

强宣传抓氛围,唱响禁烧“最强音”。该镇围绕“走进农村,贴近农民”的面对面宣传模式,创新开展了多种形式宣传活动,采取镇村广播喇叭定时宣传、禁烧宣传车巡回宣传、跨省界宣传,以及“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进行宣传、悬挂条幅、印发宣传资料等进行及时宣传。据统计,在禁烧期间,全镇投入12万元制作过街大型广告牌6处、条幅标语780余幅,印发宣传资料20000余份,编发农机手限茬宣传、作业信息手机短信1200多条(次),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社会、生态、经济意义让每名群众入耳、入脑、入心、入目。

建制度抓激励,打出奖惩“组合拳”。禁烧工作中,该镇建立一系列制度,为禁烧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重拳之一:保证金。根据该镇《2014年秸秆禁烧工作保证金及考核奖惩办法》,对镇包村干部、村书记、主任实行了保证金制度、奖金制度、罚金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并依法严办焚烧秸秆人员,把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作为检验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全体镇村干部执行力和战斗力的试金石。

重协调抓联动,谱写包保“同心曲”。该镇坚持秸秆禁烧上下“一盘棋”,部门协调联动作战,市、县机关包保单位坚守到位,公安部门积极配合作战,协调农机部门精心培训,财政部门多方筹资强力保障组成执法队伍依法震慑,并成立“党员突击队”抢收助禁烧,帮助老弱病残及外出务工不能及时回来的农户收割小麦,全镇组织212名党员成立七个突击队免费帮助抢收抢种1812亩,消除了隐患。

严管理强督查,日夜巡查“无盲点”。为严防焚烧秸秆,该镇加大秸秆禁烧巡查工作,成立了两个秸秆禁烧巡查小组,成员从镇纪委和派出所抽调,城管队员全部参加。此外,巡查组对巡查处置情况实行一天一通报。吴集、徐楼、刘楼等村还组织64名环卫工人日夜值守,边巡查、边保护“三线三边”环境卫生。

抓实用发红利,疏堵结合“废变宝”。为把秸秆禁烧的防范关卡前移,变堵为疏,镇村干部在农业服务部门的牵头下,组成秸秆综合利用宣传队,深入田间地头对粉碎还田、沤制粪肥等新技术进行全面指导。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市、县、镇三级财政筹资120余万元,出台了《秸秆综合利用奖励办法》“政策红利”,充分调动了全镇群众午收不焚烧秸秆的主动性。黄集村村民吴彦斌今年共打捆了300多吨的麦秸,除卖到发电厂挣得了一笔可观收入外,还从镇政府领到了3万元的秸秆回收补贴款。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后,思想观念也从最初的“被强制禁烧”变为“自觉抵制燃烧”,提高了全县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挖掘出了秸秆的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 陈成光

新闻推荐

砀山县扎实开展单独夫妇信息核查工作

本报讯  连日来,砀山县准确把握单独夫妇的规模和结构,推动做好卫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强宣传引导工作,防止生育水平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单独夫妇信息核查工...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