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Rose可能是中国制造?

四川日报 2014-07-25 12:37 大字

78岁护花使者的“哥德巴赫猜想”

□本报记者 张良娟

一双手、一把陶土、一瓣月季……7月16日,34℃高温下,遂宁市遂宁花园一间民居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坐在案几前双手翻飞,一朵朵粉色、黄色、咖啡色的“陶土月季”绽放在陶罐口。

老人叫陈于化,今年78岁。从20多岁开始,便与月季“干”上了,从种月季、画月季、研究月季、为月季正名,到后来试验制作陶土月季,长年与月季为伴。还因为月季而结识冰心、费孝通、吴祖光等众多花友。

花为媒

结识众多名家花友

陈于化和月季结缘于上世纪70年代。他最初种月季,是为了给病重的妻子杨百荔一份好心情。

当时,在北京工业大学(现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执教的陈于化跟妻子住在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的宿舍。“我们住在三楼,一楼是费孝通。吴文藻、冰心也都是我们的邻居。”陈于化说。为了让病中的妻子有好心情,他在楼前空地上种了些月季,这也让平时不太来往的邻居们有了话题。费孝通还鼓励他们多拓展空地来种月季。

冰心和他们住得不算近,“但是她经常绕道来到我们门前赏花,和我们聊一聊。我们也常常会采一束月季花,让她带回家。”陈于化边说边从书架上拿下相册,“看,这是冰心一家在我们栽种的月季花圃里的合影。”

陈于化种月季、画月季,也因为月季,结识了黄胄、叶君健、丁聪、黄苗子、启功等名家。“启功还给我的几十幅画作题词,大都是‘月季花值千金,相投赠见甜心\’或者‘朋友送我水仙花,光长叶子不开花\’等一些诙谐有趣的打油诗。”黄苗子还在香港一家媒体发表了《此花绝胜佳人笑》一文,介绍月季花和陈于化夫妇。

Rose

可能是“中国制造”?

冰心还特意写信给她早年在清华大学讲学时的学生、被陈毅元帅誉为“月季夫人”的蒋恩钿,请她帮助陈于化夫妇。

在蒋恩钿的帮助下,陈于化夫妇得到很多国外月季花品种和资料,也因此开启了他俩研究月季花的旅途。1980年,由冰心作序,陈于化夫妇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月季花专著《月季花》。“很多人分不清楚月季和玫瑰,其实月季、玫瑰和蔷薇在生物学都是蔷薇科,但是同属不同种。”陈于化说,月季只要温度适宜就可以四季开花,而玫瑰只在每年初夏开一次花。“所以现在市面上卖的玫瑰,绝大部分都是月季花。”

“无论是月季、玫瑰还是蔷薇,在国外都叫rose,有着相似的花语。”在仔细研究了国内外月季花的品种和历史后,陈于化提出自己的见解:月季和玫瑰的原产地都在中华民族生活的区域内。到汉代时期,大月氏因为战争不断西迁,将月季和玫瑰传到西域一带,之后随着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大月氏在古代又称为柔枝,所以我猜想英文中的rose这个词,其实和月季、玫瑰一样,都是‘中国制造\’。”陈于化将自己这个猜想称为月季花的“哥德巴赫猜想”,并打算写一篇文章来论证。

泥做骨

为世界献上永不凋谢的“和平”

2008年,陈于化携妻子回到自己的老家遂宁。在一次寻找野生蔷薇的过程中,陈于化在蓬溪县高坪镇偶遇当地濒临倒闭的土陶厂。“高坪土陶一直都被用来制作泡菜坛子。当时我就想,能不能用它来烧制月季,做成艺术品?”说干就干,陈于化回到家后就买来拉坯机和陶炉,请来高坪镇土陶艺人蒋诗红制作陶坯,自己则动手捏制月季花。

色彩脏乱、器形裂变,最初的创作并不如意。陈于化没有放弃,他仔细记录温度、釉料、颜色的变化,通过上百次试验,终于掌握了窑变的技巧。

黄色、白色、绿色、茶色……不同颜色、不同形制的瓷器被烧制出来,十几元一个的泡菜坛子一跃成为身价几千上万的艺术品,并且登上了2010年深圳文博会的展台。还被赋予一个美丽的名字:玫瑰瓷。而玫瑰瓷的每一朵花瓣上,都印着陈于化的指纹。

2013年,在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的老公馆里,安仁老公馆文化发展公司特意为陈于化举办了一场月季花艺术展。

2015年,世界月季花大会将在法国巴黎举办,陈于化所绘画与烧制的月季艺术品,已受到邀请。“月季和玫瑰,是全世界公认的爱情、和平、友谊的象征。在二战中,法国花农培育出一种米黄色、带红晕的月季花,并在各国的努力下,几经辗转得以保留下来,最终在盟军攻破柏林当天,被命名为‘和平\’。”陈于化说,这次去巴黎参会,他将带上亲手制作的“和平”玫瑰瓷,为世界献上永不凋谢的“和平”。

新闻推荐

农村学校营养餐标准提升 学生每天补充两次营养

□欧欢本报记者任鸿4月8日9时40分,遂宁市蓬溪县鸣凤镇鸣凤小学许世容老师,将热乎乎的煮鸡蛋和牛奶按班级分放好。下课铃声一响,前来领取营养餐的学生便争先恐后地排起长队,签完到后,许世容将营养餐分...

蓬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