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产村相融幸福提速
产业绕着新村转
人民日报成都3月2日电 (记者 刘裕国)3月1日,走进四川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春光喜人,树绿花开。如今的蜀山川水,因一个个美丽新村的崛起而更富诗情画意,更加激荡人心。
建设美丽新村,难点在产业。2013年初,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随之四川在省级财政预算中列出20亿元作为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
产村相融,“产业孕育新村、新村反哺产业”,这是四川农村全新的发展路径。2013年,四川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04家,发展农民合作组织3.7万家,注册家庭农场1429个。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95元,同比增长12.8%。
走进广安市广安区代市镇岳庙新村,十里荷塘、万亩粮食基地,新村点缀其间。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说:“新村建到哪里,产业就跟进到哪里。”去年,该市新村建设竣工457个,建成万亩农业示范基地70个。
聚居点向产业靠拢,产业向聚居点延伸。丹棱县杨场镇狮子村以水果产业基地为核心,顺山就势,依山而建,连片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
产村相融,让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步变革。四川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微田园”的新概念,将房前屋后的小块地改造为小田园景观。“现在新房修到一起,每家有一块菜地,种点葱蒜和小菜,吃菜方便。”“微田园”不仅美化环境,也给大家带来了实惠。
四川每年在打工地和家乡之间迁徙的劳动者,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乐业。在南部县升水镇临江坪村,红白“小洋楼”里,一身西装的村民宋昌明忙并快乐着。在外打工近20年的他,不久前被吸引回乡,与旅游公司联手,搞生态农家乐,每天最低收入5000元。
产村相融,让农民的幸福生活提速。近年来,四川扎实推进“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向农村延伸,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大为增强。据悉,到2015年,四川将建成新村聚集点6万个、新农村综合体1000个,涉及农户近600万户、逾2000万人。
(原载2014年3月3日《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蒋乙嘉的故事(下)□人民日报记者刘裕国记者在四川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听说,过去村里有几个被人们称为“尖嘴婆”的妇女,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口就骂人,闹得整个村子鸡犬不宁。如今,她们变了。“...
蓬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