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扶贫贫困村人均收入翻四倍
□欧欢 本报记者 任鸿
10月8日,天气微凉,记者站在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山头,整个拱市村尽收眼底:宛如玉带的村道路,波光粼粼的鱼塘,白墙青瓦的小楼……“咔嚓”一声,一旁的村民王志顺拿着相机记录下此刻拱市村的安详。
过去,由于拱市村条件落后,交通闭塞,王志顺不得不外出打工。近两年随着遂宁加大扶贫力度,村里的变化让他感叹:如今的生活比城里甜!“3年前我回遂宁,在场口等车碰到同村的唐才云,哟,几年不见,他都开上小车了!”王志顺回忆,令他惊喜的不只是唐才云开上车,还有回村后看到的通到家家户户门前的水泥路。
除了基础设施的改善,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拱市村全村流转土地2200亩,发展起长线高效产业与短线特色产业相结合的规模种养产业区。
记者在拱市村看到,漫山遍野的核桃树、开得正盛的千朵佛莲、有声有色的水产养殖和稻田养鱼产业,让村民生活越来越有盼头。“等到3年树枝挂果,我们就从村民变成了股民,可以享受‘四四二\’的分成。”王志顺说。
拱市村的变化是遂宁市全面推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缩影。近年来,遂宁通过实施移民扶贫整村推进示范建设项目,产业化扶贫项目,并坚持贫困地区自力更生与外部支援相结合,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的氛围。以拱市村为例,该村共吸引社会扶贫资金1600余万元,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发展起了现代农业,从人均收入2000多元的贫困村转变为人均收入8000元的富裕村。
新闻推荐
新春佳节,当全国各地都在点花灯祈福的时候,遂宁市蓬溪县新星乡的老百姓另有“绝招”——元宵前夜,将挂着“蛴蟆儿”灯笼的竹竿插进田间、河滩,俗称“送蛴蟆儿”。“送蛴蟆儿”活动源于当地送走“蛙精...
蓬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