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乡不离土,村民生活怎么变?
□冉茂君 本报记者 张岚
在蓬溪农村总人口中,常住人口仅为29.7%。在这不到三成的数据里面,16岁以下的占到34.3%,60岁以上的占到51.2%,农房闲置率达68.3%,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
如何解决空心村的问题?近年来,依托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蓬溪县通过密切企农利益联结、延伸公共服务配套、创新机制体制等,让村民不离乡土也能过上城里生活。
生产之变
利益挂钩村民回流
“租用公司的棚子,公司提供菌袋和种植技术,还包收购,半年下来净挣2万元。”5月14日一早,天福镇村民刘国淑,准时到家附近的闽中公司上班。
像刘国淑这样的租赁经营户,该公司共有700户。公司总经理郭管君介绍,通过带动农户进园区代种管理、租赁经营、当产业工人等多种形式,公司在1.7万平方米的食用菌生产车间里,容纳了300多人就业,带动1000多户农户增收,人均年收入3万以上。
在天福镇霍家桥村村支书肖体辉看来,企农之间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可以帮助农民打消后顾之忧,也将让更多外出的老乡回流。“目前,园区已入驻16家企业,近千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带动农户6000多户。”天福红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邓世洪介绍。
生活之变
新村建起了业委会
5月14日中午,郭戍武又来到即将完工的村民聚居点上。自去年被选入狮山村新村综合体一期的业主委员会,郭戍武天天都要到工地上转一圈。
在该新村综合体开建之前,村里召集59名业主,选举出由村两委负责人和8名村民业主组成的业主委员会,对项目招投标、户型选择、建房材料选用、建筑方案实施等,进行全面把关。“以前粮食都晒在楼顶上,现在楼顶尖了,粮食晒哪里?”、“农村人习惯养些鸡鸭,种些葱蒜小菜,搬到了聚居点怎么办?”……业主委员会将村民的意见和疑虑收集汇总,并在设计方案中得以解决和体现。
在村民青砖红瓦的“小别墅”旁,一座1300平方米的村级服务中心正在修建,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健身室、卫生室、便利店等公共服务配套一应俱全。
机制之变
创新“红利”村民满意
最近两天,红江镇部营村的村民漆远波有点忙。他与其他70户村民打算投资300万元,成立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正忙着办手续。
漆远波说,他们搞联户经营,成立园区内第一家农机合作社。
据邓世洪介绍,天福红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立200万元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基金,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了鼓励业主,种养殖大户实施现代化、机械化生产,农业产业园创新实施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为了让农民享受土地增值的效益,农业产业园探索实施村两委参与项目建设……“家里就能创业致富,不一定非要去城里打工。”今年春节后,天福镇落溪村的刘廷明没有再出去,而是在村上流转了200亩土地,搭起钢架大棚种植蔬菜。
新闻推荐
蓬溪县新胜乡、罗戈乡社会化融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程招商(标)公告
一.招商(标)条件1.1本次招商(标)项目蓬溪县新胜乡、罗戈乡社会化融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程已由蓬溪县发展和改革局以蓬发改审[2013]503号文批准立项,项目业主为蓬溪县...
蓬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