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遂宁 书写“绿色崛起”传奇——写在遂宁建市30周年之际
□ 张小星 张萍 许萃 张琳琪
这是奋勇拼搏的三十年!
这是开拓进取的三十年!
这是改革奋进的三十年!
这是收获辉煌与梦想的三十年!
成渝之心,绿色遂宁,沧海桑田,30而越。
30年栉风沐雨,30年春华秋实——
30年间,遂宁工业增加值增长217.2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倍;城镇居民、农村人均收入分别是建市之初的36.2倍、32.9倍;城区面积由建市之初的4.1平方公里扩展到7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9.8%提高到44.61%;工业从“一穷二白”蝶变为“4+3”产业齐头并进,成功实现从“切薯片”到“切芯片”再到“造芯片”的华丽转身。
截涪江而出平湖秋月,治河滩而成城市湿地绿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环境优美宜人.....
30年天翻地覆,30年昂然崛起——
从“居中不通”迈向“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从传统农业大市蝶变为工业强市;从“川中斗城”跃升到现代花园城;从文旅弱市向历史文化名城挺进;从“内陆盆地”向“开放前沿”跨越......
30年前,省委赋予遂宁探索一条“丘陵地区经济发展人民致富的新路子”的重任。30年砥砺探索,30年锐意进取,380万遂宁人励精图治、不辱使命,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谱写了一曲“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壮美乐章!
遂宁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奏响了遂宁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时代强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遂宁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发挥优势,干出特色,走在全省前列”要求,以“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总体取向,在“统筹城乡、 ‘三化\’联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大力实施“六大兴市计划”,阔步迈向“大而美、富而强、优而雅”新遂宁的辉煌跨越之路!
枢纽拓展——构建现代产业承接地
时光之柱聚焦在这一刻:1985年2月8日。
这一天,遂宁市正式成立。从零起步、砥砺前行,遂宁跨越发展新征程由此开启。
建市之初,百业待兴,不仅城市基础设施基本为“零”,向外更是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经济弱、底子薄、缺资源”是遂宁这座“丘陵小城、经济弱市”的最真实写照。
“要致富,先修路。”善谋的遂宁人很快意识到只有打通通道,才是扭转和启动遂宁发展的驱动力,“中通”战略拉开了遂宁交通大会战的序幕。
登高望远,乘势而进。2013年1月17日,遂宁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通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六大兴市计划”出台,“枢纽拓展计划”作为重要一环提出:
以加快建设成渝合作区域合作为支撑点,加快推动成遂南达万、绵遂内等铁路建设,对接渝新欧、蓉欧等出境大通道建设,构建“三纵线、四环线、四通道、五横线”的市域干线公路网络,推动涪江与嘉陵江、长江主航道货运通航,进一步完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联动推进市场、信息、金融基础建设,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综合交通优势、城市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打造成渝经济区乃至西部重要的枢纽城市。
目前,遂宁市已建成“1环6线”高速公路网络296公里和绕城高速环线75公里;建成 “3向7线”“Y”字形铁路网237公里,形成了遂宁至成渝主城区及周边城市90分钟交通圈;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801公里,是建市初期的4倍,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8189公里,实现了3个100%……遂宁作为成渝经济区和四川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凸显。昔日“居中不通”的遂宁已逐渐形成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不断释放出强大“磁力”吸引企业抢滩。
“这里是成渝中心,以此为圆点,300公里为半径,能够辐射超过1.2亿的消费人群。”遂宁的“常客”、东盟—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促进会总会长、马来西亚隆基马中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吴国强对遂宁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2013年,隆基马中集团公司已与遂宁签约投资36亿元,两地联合的东盟产业园项目去年也已动工。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遂宁破除“盆地思维”,确立了打造全省“南向开放”桥头堡,建设承接东盟产业转移理想地的目标,主动研判、对接和争取。
2013年,遂宁与东盟9国签订合作推进“东盟—中国西部桥头堡”建设框架协议,以四川省“桥头堡”角色与东盟抱团发展;2014年,总投资120亿元的东盟国际产业园在中国西部物流港开工;同年,遂宁海关开关,遂宁外向型经济发展再次建起新平台;中石油、江淮汽车、喜之郎等大企业、大集团纷纷抢滩遂宁,以志超科技、立华新进等为代表的龙头型台湾企业落户遂宁。近几年,承接产业转移3106个,总投资2834.6亿元,到位1470.2亿元,年增长44.3%。大批外来龙头企业入驻,实现了产业链式集聚的倍增效应。遂宁“南向开放桥头堡”从概念走向现实。
乘对外开放东风,遂宁进出口获权企业达262家,“遂宁造”产品行销155个国家和地区。
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与东盟等地的经贸往来,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推进与成都平原城市群同城化发展……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的大手笔,遂宁成为外商投资的“掘金地”——2014年全市到位市外资金首破400亿元大关,在遂落户500强企业累计达19家,成功引进万达广场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
由“枢纽中心”到“黄金节点”,遂宁区位优势“引爆”招商引资“蝴蝶效应”。
如今的遂宁,正从区域性中心走向开放前沿,成为承接国际国内、东部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现代产业转移的理想地。
产业壮大——奠定实体经济发展基石
“不容易!”
回忆遂宁30年发展的艰辛,许多亲历者至今尤为感叹。遂宁是典型的丘陵城市,缺资源、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曾有媒体这样描述遂宁:“一个综合实力排位全省倒数几位的城市,一个没有大型工业支撑的城市,一个农民多于市民的城市。”
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战略,让遂宁看到了“工业强市”的曙光。
从“六大兴市计划”的“产业壮大”计划破题,产业遂宁由此翻开了“绿色崛起”的辉煌篇章。
于是,遂宁打出一套漂亮的“无中生有”组合拳:利用地下盐卤资源,打造中国“死海”;利用广德、灵泉两座寺庙,打造“观音故里”;利用穿城而过的涪江,打造出比西湖还大的“观音湖”,建设西部水都;利用人多地少,招商引资引进电子产业......
“无中生有”而来的产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提振了遂宁人的信心,同时也催生了遂宁更加璀璨的未来:
2013年,遂宁以“产业壮大计划”为引领,确定了加快发展“传统优势型、资源优势型、区位优势型、环境优势型”四类特色产业,培育锂电、天然气化工、机电、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具有遂宁特色的现代产业高地。
巢暖凤翩栖。
2014年1月,神华科技携200亿巨资登陆遂宁,新上神华银鑫科创园项目。“业界大佬”密集抢滩,为遂宁“产业壮大”提供强劲动力。
3月,聚集了以天齐锂业为龙头和10余家关联企业的射洪锂电新材料产业园加快推进,集聚、集约的“园区”效应加速“产业壮大”。
6月,遂宁海关开关,“产业壮大”再获得国际化通关平台推力……
按照“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引进置信集团、健坤集团、保利集团等企业加快推进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河东新区、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金桥新区等四大“产城综合体”建设。
通过培育电子信息、食品饮料、机械装备、油气化工、锂电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累计引进电子企业数百家,形成了集模具、引线框架、三极管、PCB电路板制造和芯片、集成电路封装测试、LED生产为一体的产业链,2014年实现总产值117.5亿元。以安居磨溪气田为龙头的天然气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2014年实现总产值35.4亿元。天齐锂业、之江高科等锂电企业加速发展。机械装备形成以江淮汽车、海瑞克等企业为龙头的整车及汽摩配件产业链。引进珠穆朗玛食品、中绿集团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代表的西部食品产业园。
同时,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生物医药和环保作为储备、跟进发展的新兴产业,力争在3—6年间,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增强现代产业高地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加速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已初步建成优质粮油、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道地中药材等6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50万余亩,高标准农田130万亩。
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已成为遂宁经济中坚脊梁,力撑产业遂宁笑傲川中,崛起成渝。截至201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377.18亿元,是建市之初的217.2倍,工业化率达46.6%,较建市之初提升了31.8个百分点。建成西部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中国光电产业基地,实现从“切薯片”到“切芯片”再到“造芯片”的转变。
城镇优化——打造成渝经济区宜居宜业地
穿过观音湖下穿隧道,即是绿色与蓝天相接的圣莲岛新村。三十年前,这里还是四面环水的贫困村,在“城镇优化计划”引领下,已成美丽的生态之岛、旅游之岛、文化之岛。
30年间,遂宁以“九牛爬坡”的精神,团结拼搏,在4.1平方公里的丘陵小城上建起了一座78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
精彩不止于此。
2014年7月,省政府正式批复通过了遂宁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
这是一份凝聚了遂宁未来发展梦想的宏伟蓝图——《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指引着遂宁城市前进的方向:市域突出城镇群建设引导,确立了“一核两带三片”城镇空间发展结构;中心城区按照“南延北进、拥湖发展,东拓西扩、依山推进”的战略思路,将形成“一城两区五组团”的组团型、开放式空间格局。
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达到112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110.49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145万-160万人。城市用地终极规模210平方公里,城市终极人口规模210万人。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启动“百村建设行动”,加快100个重点村和5个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打造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围绕环境提升计划,遂宁打响软硬环境“组合拳”。
硬环境方面,确定8类重点资源环境要素的分布和管制措施;推进城市上游唐家渡电航工程,引水入城,形成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的水域,再造一个观音湖,打造“中国西部水都”。
软环境方面,畅通“12345”政府服务热线、完善督办员制度、设立“重大项目VIP室”,全国率先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省率先出台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
从城市建设到城镇发展体系,从做美人居环境到做优政务软环境,不断升格的城市建设为遂宁赋予着更加丰富的内涵。
如今,“丘陵小城、经济弱市”的历史尴尬局面已被改写,遂宁已成为成都平原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宜居宜业的一颗耀眼明珠。
民生新曲——一切为了百姓福祉
船山区中心敬老院医养中心内,10多位患者在照料人员帮助下户外活动。这所依托仁里镇卫生院建立起的医养中心,不仅是老人养老的地方,还向老人提供持续照料和健康疗养。
这不是个案。今年,遂宁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10.31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背后,是遂宁民生改善更为生动的故事。
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21件民生实事。遂宁在全省率先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近四年来,全市完成各类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约54000套,实施保障人数约16万人。2014年,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近100亿元,集中力量推进实施了扶贫开发、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一批民众急需的民生项目;预算约6亿元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涉及公共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5大类34项,提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服务。
《遂宁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4—2018年)2015年实施计划》出台,确定了囊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9大方面的“民生目标”。
民生答卷温暖人心。2014年,遂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达22790元、9482元,分别是建市之初的36.2倍、32.9倍。
让群众暖心的,还有政府作风的转变。
遂宁在依法治市基础上,构建起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法治监督网络体系,以及覆盖城乡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并推出16项便民利民措施,在城区11个社区建设政府公益法律服务站,让司法服务更加亲民为民。
同时,实施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全面推行领导班子结构模型化管理,实行干部选任资格“三色预警”机制。率先成为全省先行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7个试点市(州)之一,积极稳妥开展反腐败体制机制探索和创新,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展望来路,新常态,新作为。遂宁正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奋力推进“六大兴市计划”, 努力建设“大而美、富而强、优而雅”的新遂宁。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380万遂宁人民的顽强拼搏下,遂宁一定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胜利。成渝支撑点,绿色新遂宁,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本版图片由中共遂宁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张小星张萍子曰:三十而立。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遂宁正式建立省辖市,由此开启了遂宁腾飞新篇章。三十年砥砺前行,三十年凯歌高奏。30年来,历届遂宁市委、市政府肩负省委、省政府赋予遂...
遂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遂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