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齐国故城的历史面纱
麦田里的考古发掘现场。不管风霜雨雪,他们都要奔向考古现场。2400多年前的城市排水管道。领队董文斌。分拣整理编号。挑选入筐。归类上架。绘制文物图。逐一编号。考古人的双脚。北京大学教授挑选检测样品。沉睡2400多年的城市排水管。沉睡地下的瓦片。五年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了一支临淄齐国故城考古队,郑同修、孙波两位院所领导为项目负责人,董文斌任领队。
考古队平均年龄30岁,成员来自威海、临沂、济宁、德州、日照等省内各市。初来这片古老的土地,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生活问题。荒郊野外,生活设施匮乏,队员们都能一一克服:周世伟在家从不做饭,仍坚持下厨值日,练出了一手好厨艺;张进钻研“头上”功夫,成了大家喜欢的理发师;领队董文斌是考古专业的研究生,跟随领导和前辈做过许多项目,主动肩负起了教员的责任,除每周给大家上课外,他还在考古现场结合实例,及时给大家讲解、指导。
考古任务有期限,一个项目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争分夺秒。去年暑天正值高温,队员们光着膀子冒着酷暑,将工地上的文物一袋子一袋子扛出工地,身上的汗水在强烈的阳光下闪着光亮;今年冬天雪大,他们清理完地面厚厚的积雪照常挖掘。挖掘出的文物,要进行分拣分类,还要按年代、价值进行编号和登记。对有价值的文物和要复原的文物绘图,许多工作是在雨天、在八小时外去完成。
考古探查勘探工作精确度要求高。过去,人工探孔耗时且难保证精确度,董文斌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配置了高精度定位仪,实现了探孔的精准定位。他主动牵头开发了勘探数据处理系统,使海量勘探数据信息化处理,提高了科学性和效率。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在山东考古界广泛推广应用。
文物不会说话,但考古人的双手可以在残存的基址和文物之中探寻,还原这段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齐国故城考古项目中,稷下学宫的寻找和确认,具有重要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价值。根据文献的指引以及前期勘探工作,发现位于齐国故城小城西门西南侧、小徐村西分布有大面积成排分布的夯土基址,基本上确认了此处遗址年代为战国时期;确认了基址外围存在夯土墙垣和环壕;幸运地发现了战国时期的排水管道等。通过位置、规模、时代和布局,证明与稷下学宫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在遗址的西侧还发现有齐国晚期铸钱遗址,出土了2000余块齐法化和益化钱范,为全国出土东周钱范数量之最。据推测,夯土基址的废弃应与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之师伐齐导致建筑群的破坏有关。抑或,公元前279年齐襄公复国,在此地筑益化圜钱。
目前,考古队正在积极向地方政府推荐该处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工作,还与规划部门调改了齐故城总体规划。观众或将有机会亲身领略稷下学宫的恢弘,近距离观察两千年前先民的铸币场所。
新闻推荐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新旧动能转换急需人才的关键期,山东发起人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组建“...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