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用科技力量守护百姓“胸内健康”
彭传亮(右一)为患者进行微创手术。
肺,是人体的能量之源,是人体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动力泵”,肺的健康对于生命至关重要。然而,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癌症之首。据2018年中国肿瘤学大会提供的《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17年)》中指出,中国肺癌发病占全球的35.78%。因此,拥有一颗“绿色之肺”是人们的共同需求。
长久以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山大二院”)胸外科以“绿肺行动”为契机,为百姓积极诊疗肺部疾病,希望将“肺健康杀手”扼杀在摇篮中。该科室不但擅长肺部疾病的诊疗,在食管类疾病、气管类疾病等病症诊疗方面均有较强的实力。
“绿肺行动”已成科室名片
2019年,偶然听到山大二院开展第四期“绿肺行动”的李美(化名)报了名。说起报名的想法,50岁的李美说,由于工作原因,自己作息长时间不规律,正好听说有这次筛查的机会,就报名试一试。医生为其进行抽血后发现相关数据呈强阳性,建议她做进一步检查。通过螺旋CT检查后发现其肺部有混合密度结节并建议其手术。因为发现时间早,手术简单、有效。医生告诉李美,她不用再担心结节会演变为肺癌。从那之后,李美成了“绿肺行动”的“活广告”,担任了本项活动的“编外志愿者”。
该科室负责人、主任医师彭传亮表示,作为旨在打造早期肺癌筛查基地的山大二院胸外科,已连续开展“绿肺行动”5年,收获了百姓良好的口碑。该活动在全省范围针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血液肺癌七种自身抗体”免费检测,血筛阳性进行胸部低剂量CT免费检查,通过两种手段结合筛查早期肺癌,基本可让早期肺癌无处遁形。
彭传亮介绍,医生在胸外科日常诊疗过程中发现,目前结节的诊出呈多发趋势,这与肺癌本身高发以及诊断手段的先进不无关系。各单位对于员工查体的重视、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应用等因素,对于肺癌诊断都有极强的关联性。
不过,因为早期症状的不明显,很少有人主动去检查,等到出现临床症状后再去医院检查,往往大部分已是肺癌中、晚期,治疗难度大,生存时间也非常有限。实际上,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早期肺癌治疗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相反如果肺癌中晚期才被发现,那生命很快就会进入“倒计时”。
彭传亮表示,根据以往三期的筛查结果,肺癌高危人群早癌筛出率能达到2%。医生建议55岁至75岁、吸烟指数大于每年30包、戒烟少于15年、二手烟暴露者以及相关职业暴露者、有患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积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参与“绿肺行动”。腔镜技术解决传统手术缺陷
借助“绿肺行动”,胸外科让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肺”。正如医生所言,只要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肺癌其实并不可怕。
查得出来,就要治得好。与传统的开胸手术方式相比,目前业内对于微创手术来说评价较高。微创手术特点为创伤小、恢复快,尤其对于刚刚进行完肺部手术的患者来说更为重要。“患者接受手术后,可能会有咳嗽、吐痰等生理需求。在原来的开胸手术后,一点小小的震动都有可能引发剧痛,这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微创手术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彭传亮说。
手术医生通过一个钥匙孔大小的洞,将手术器械伸入患者体内。手术器械很先进,达到了精度高、视野广的效果,淋巴结清扫更加彻底,手术的整体效果令人满意。同时,手术时间大大缩短,一个小时左右即可完成手术。
一位老大爷与邻居产生了争执,不小心失足摔倒导致肋骨骨折。在山大二院进行CT检查时,医生发现老人肺部存在结节。后来,经过进步一检查,确定老人患有早期肺癌。在手术前,医生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身体等因素,制定了微创手术的方案。简单的肋间开洞,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广阔而清晰的视野,把老人的结节一扫而空,解决了老人的“肺部大患”。
医生认为,老人因为偶然受伤发现了肺部隐患,是“不幸中的万幸”。先进的微创手术回避了老人的年龄因素,正是医学科学进步使然。
彭传亮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山大二院胸外科引进了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现在,医生只需坐在病人旁边,通过操作台进行遥控指挥手术机器人即可完成手术,达到更精准、更迅捷的手术目的。“虽然通过训练,医生的手还是有一定的抖动频率,机器人手臂则完全避免了这个问题。”彭传亮认为,手术机器人的投入运用,对于相关肺部手术来说可谓是“历史性的一刻”,在抗击肺癌的路上,人们又多了一件利器。
专业水平已达省内领先
目前,山大二院胸外科已开展的手术包括完全胸腔镜/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胸内/颈部吻合术,完全胸腔镜下肺叶部分切除、支气管成型、肺叶切除术,各种纵膈肿瘤切除术,食管肌层切开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剥除术,食管憩室切除术,肺大泡切除、肺结节切除活检等各种类型手术。同时,该科室还承担了国家卫健委、山东省等多项科研课题,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学术合作,并学习最新的技术,应用于日常的临床工作。
一位91岁的老人因为患有十余年的食管裂孔疝而痛苦不已,用她的话说,多少年来没有睡过一天好觉。彭传亮告诉她,因为食管裂孔较大,胃酸“跑冒滴漏”造成了身体不适、辗转反侧。利用腔镜技术,仅仅过了半小时,老人食管裂孔的“漏洞”就被堵住了。术后第二天,当彭传亮去病房看望老人时,她紧紧握住这位主刀医生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让我昨晚终于睡了一个好觉!”
不仅仅是各项专业技术居于省内领先,山大二院胸外科的发展也更多地走向“专业化”。2019年5月10日,为推动山东省胸外科学科发展水平、惠及更多基层患者,该院胸外科专科联盟在济南正式成立。联盟成立后将让更多的患者感受到技术进步对人类健康的帮助,同时推进学科发展。
该联盟可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向成员单位推广开展早期肺癌筛查工作,建立筛查分中心,推动医疗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在肺癌筛查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打造早期肺癌人工智能诊疗平台,在各县市积极推广肺癌早期筛查、促进规范化诊治、加强控烟等肺癌防控措施,推动和形成分级诊疗制度,引导群众基层首诊,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同时将整合医疗资源,构建肺癌研究平台,提升国家肺癌防控研究水平。
山大二院胸外科共有医疗人员14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他们一直致力于将专业做细、把技术做精,为了患者健康,该科室医生们秉承着“事无巨细,均要攀登最高点”的信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永远在努力。 (本报记者李鹏通讯员张静)
●专家简介
彭传亮 胸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胸部肿瘤分会委员;《新疆医学》杂志审稿专家。1997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于2011年6月在四川华西医院、2014年1月在美国加州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学习胸腔镜技术。对胸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擅长胸部微创手术治疗。曾于2014年9月作为中组部第八批援疆干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任科室副主任,时间一年半。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多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5篇。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消息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自9月1日起,省住房...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