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医生的“镜”益求精 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周成军的“病理生涯”
周成军(左一)
说起医院里的“病理科”,大多数人会感到陌生。但病理科医生却是医学界不可或缺的“医学法官”“医生的医生”。正是由于他们在显微镜下孜孜不倦的钻研和奉献,丰富的病理形态学经验结合临床,明察秋毫,判定良恶性疾病,让不同疾病患者得到正确临床治疗。
今年刚满46岁的周成军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山大二院”)的病理科主任,刚刚荣膺第五届“最美健康守护者”之“省级最美医生”。尽管年轻,但他的脸上写满了干练。“病理乃医学之本,精准质量是病理的生命”,这是周成军对自己和科室同事们的要求。他认为,对于病理医生而言,看似只是一页或几页纸的病理报告,实际上承载着重于泰山的“生死”诊断,不容半点含糊。“我们要做到病理诊断质量利益的最大化,利于提高病理诊断质量的工作,再细再繁琐我们也要去做,因为细节决定质量,而态度决定细节”。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您跟随记者一起去窥探周成军显微镜下的“蛛丝马迹”。“医学法官”的三个标签
“沉稳”“执着”“较真”,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周成军时给他“贴上”的标签。他对待同事、病人甚至朋友,都是温文尔雅,在双眼凝视显微镜时,凝重的神态像变了一个人。
山大二院病理科,工作氛围是紧张而又活泼的。说紧张,是因为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说活泼,则是和谐的工作氛围。
采访之初,周成军恰巧接到一个外地会诊病例,他说完抱歉后,又紧张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病理取材室里,周成军正在小心翼翼剖开固定一个食管癌根治标本。据同事介绍,他们病理科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切除的各种人体器官组织打交道,食管只是其中之一。这是处于癌症晚期的食管,位于食管中段的肿瘤已经半环周隆起溃烂,病人进食有明显的阻挡感,只能进流质饮食,呈进行性进食困难,如果不及时切除,病人很快就连流质饮食和喝水都困难了,而且癌细胞还会转移至周围和远处淋巴结及远处器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为了更精确地诊断食管癌,周成军指导同事要精细化取材,尽最大可能全面取材,大多时候是将肿瘤组织全部取材,最大程度上体现肿瘤进展过程中的异质性,最大程度掌握肿瘤组织的全貌,更好地掌握不同恶性程度的肿瘤细胞的比例和生长方式扽更生物学行为,更好的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但也由于病变取材面积较大,想要完整反映肿瘤病变全貌,病理科全部同事,包括诊断和技术人员都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
与周成军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取材方法是“点式取材法”,病理医生根据经验,选取病变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查验。周成军采用的却是不同的思路。他将“点”拓展到“面”,进行精细化取材,配合不太常用的大脱水盒以及超大脱水盒,将多数病变尤其是肿瘤病变全部取材,大脱水盒及超大脱水盒的标本处理以及包埋、切片、染色等技术环节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可以大大提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这种方法使得取材面积达到传统面积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大大增加了病理科工作量,但在他和同事们看来,这样的方法更加精准,是病理诊断质量的有力保障,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评估和预后评估,值得。
在周成军完成工作后,收拾一下准备接受采访。当记者问起刚才的病例时,周成军说,在大部分人看来,癌症等于死刑。但对于任何一个患者来讲,百分之一的希望也意味着生命的延续。以消化道癌症为例,现代医学已经能够达到早期治疗,消化道早癌准确有效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90%。“因此,我们病理医生需要以非常认真负责的态度去证实病人的病情在显微镜下最真实的表现,体现在病理报告中,给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精准参考。”默契配合的医生“CP”
病理医生被称为“医学法官”,近年来,由于医学的发展和精准化治疗的要求,病理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认清病魔的真面目,是患者得到精准治疗走向康复的第一步。
从事多年病理诊断工作,在周成军带领下,病理科与消化内科一起合作,在消化道早癌诊疗方面成绩斐然。同时他们也发现欧美以及近邻日本的病理学诊断标准都各有所长,尤其日本的诊断标准国内了解少、争议多。他和山大二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吴洪磊经过多年的合作,学习日本病理结合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不断总结经验,在消化道早癌病理诊断方面逐渐成为国内知名专家。他与消化内镜医生合作诊断消化道早癌,尤其在疑难病例诊断方面,借助内镜下各种表现,如病变在白光、NBI、染色内镜、超声内镜等下不同表现来作为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提高病理诊断符合率和准确性,这种观念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可,他也受邀全国各地讲学。
周成军带领病理科在消化道早癌领域积极与消化内科开展合作,强调病理结合内镜,而周成军和吴洪磊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工作友谊,成为消化道早癌诊疗的好搭档。在国内消化道早癌领域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优秀CP”。
在5年前,一位65岁的老人来会诊,诉说了自己的痛苦。“半个多月来,我的胃痛得厉害,在下级医院检查时,怀疑是胃癌。”吴洪磊找到了周成军,把病人切片交给他,周成军显微镜下看过后表示是反应性炎症改变,这与吴洪磊看病人内镜影像资料的判断是一致的。周成军再仔细观看检查报告后告诉吴洪磊:“我想见下病人。”
周成军询问老人最近一年来身体有没有异常情况。老人仔细回忆后想起,自己便秘的情况很严重,后来在国外工作的孩子给老人带回治便秘的国外产瓶装中药,吃药一段时间后胃就开始不舒服。周成军与吴洪磊经过讨论,认为就是这种药物导致了胃病,建议老人停药。后来,停药一个多月的老人回医院复诊,胃病基本康复。
“我和老吴的配合比较默契,病理和内镜的符合率很高,可以避免走弯路,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误诊情况,让病人及时得到正确治疗”。严谨认真态度贯穿行医始终
“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这句话一直是周成军的座右铭。他经常给科室同事讲“盲人摸象”的故事。周成军把患病器官比作是大象,研究病情的病理医生则是“摸象的人”。
“通过切片去分析整个患病器官和病变,如同盲人摸象,我们看到的切片只是局部和一部分,如果切片组织不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很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所以我们还要更全面了解病人和病情,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诊断,包括精细化广泛取材、包括查看影像学以及血生化以及问诊病人等。”周成军告诫同事们,做一位病理医生,一定要“沉得下心、坐得住”,才能在病理的世界保持良好战斗力和鉴别力。
2018年,一位老人家属来山大二院会诊。当地医院在进行检查后诊断老人患上了胃癌。周成军在仔细观察切片后并没有找到腺癌,而原单位认为是胃癌的那些胃黏膜腺体只是因为急性缺血和刺激造成腺体和细胞解离的改变,周成军又找到了老人家属询问病史。在谈话中他获悉,老人家境富裕,为一位朋友担保贷款后,对方却不辞而别,老人一气之下开始胃不舒服。
周成军告诉老人,按照自己的经验,切片组织学表现不是胃癌,而是他因为盛怒之下的强烈刺激导致的“应激性溃疡”。在他的建议下,老人开始对症治疗并尽量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一段时间后,老人在当地医院复诊后确认治愈康复。
“以这位老人为例,如果我们想当然地出了报告,不去问病史,不去了解临床情况,盲目地切除了胃,那就损失太大了,他的生活质量也将大大下降,这种损失是不可弥补的。作为病理医生,一定要有一颗高度负责的心。”
周成军说,医院非常重视病理学科的发展,下一步,山大二院将成立“胃镜与病理联合诊断消化道疾病门诊”,不断向“精准医疗”的目标推进。 (李鹏 张静)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谢岩通讯员秦榕二月二,吃鲜虾。谷雨前后打杂鱼。……出门就是细软的金沙滩,下海就拉一网鱼...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