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绿色发展的最前面
□本报记者张秋德
通讯员武宏伟
一座农场生产绿色蔬菜,必须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干净的土壤;
一家企业做到绿色生产,必须无污染排放,必须节能降耗,必须循环生产;
一所学校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必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潍坊一中就是这样一所学校。
近年来,学校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绿色教育,坚持以绿色为校园基色、文化基色和教育基色,在认识、尊重自然生命生长规律的同时,通过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高中阶段成长的内在潜力,实现学生成长过程的生态平衡,促进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效果明显的绿色教育发展新路子。
记者感觉到,潍坊一中就是一片广阔的天空、营养肥美的土地,只要你来这里,只要你安心扎根,那么,所有梦想都可以充分酝酿憧憬、生机勃发、振翅启程,奔向遥远的未来。
坚持“容·雅”引领
促进内涵发展
由于职业的关系,记者曾去过省内许多高中名校。
但走进潍坊一中,一种让人感叹、心里钦佩的气息扑面而来。除去幽雅的校园环境、和谐有序的布局、浓厚的书香气氛,令人感受最深的是,身边经过的学生,举手投足都散发着一种大气、高雅的气息。
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来访时,见多识广的国内教育界专家对学生们表现出自主、自信、阳光的形象表示惊讶和欣慰。
记者采访后发现,正是学校坚持以“容·雅”文化为引领推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才营造了这种宽松和谐、开拓进取的良好育人环境和氛围。
潍坊一中校长于允锋认为,潍坊一中是一所百年名校,历经百年风雨兼程和上下求索,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是近年以来,学校集中力量大力推进学校生态环境建设,以自然和谐、绿色环保为主旨的校园建设魅力彰显,已经成为全省高中学校中首屈一指的“森林中的学校”,具备了“绿色发展”的环境基础。
但在当前教育改革、人才建设新常态下,仅仅是环境绿色远远不够,还需要在促进学校内涵品质发展上下大的功夫,让绿色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为让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深度挖掘凝练成潍坊一中文化,探索形成了以“容·雅”为主线的学生培养发展理念,即培养富有理想、基础扎实、特长明显、个性丰富、善于创造,心理阳光、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的高中生。
“容·雅”文化境界高远、着眼长远、影响深远。但取得明显成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为此,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实施“容·雅”教育理念的主阵地和主载体,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课程和国家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对潍坊一中课程进行顶端设计,形成以传统文化、综合实践、名家大师、艺体专修、生命教育、校园活动、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六类限定选修课程,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语言文学、潍阳书院、信息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六类自主选修课程,共同支撑完成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培养目标。
2008年以来,潍坊一中全体师生在“容·雅”教育旗帜引领下,始终坚持保持自己工作的激情和斗志,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综合办学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除了学生们在气质形象上的明显变化外,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学校取得的成绩更加令人瞩目。2015年高考再创新辉煌,一本上线888人,一本过线率61.45%,全国十大名校录取超过40人。另外,还有90多名优秀学生考取了国外优质大学。在教育国际化办学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生源质量越来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
于允锋表示,希望通过持久推行“容·雅”文化教育,使“容·雅”成为潍坊一中学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为他们实现人生更高层次梦想提供更多可能和更坚实基础。
塑造阳光心态
促进健康成长
记者在实地采访中注意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柱状发展图上,教学质量一年一大步,年年上台阶。成绩有目共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潍坊一中。
记者在采访时,除了关注学习成绩,更为学生们身上洋溢的自主、自信、阳光的精神面貌而倍感惊讶。这得益于学校对学生心灵需求的关注,得益于校园里如空气般无处不在的“心灵关怀”。
近几年,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加剧,众多国内教育名家开始呼吁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为学生们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实际上,潍坊一中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早在2009年,学校就成立了专门的心理教研室,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积极关注和科学干预。之后,学校进一步扩大规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灵家园,设“七‘心\’两‘园\’”九个功能室,面积约800平方米。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看电视、读书放松自己,也可以向老师吐露心曲,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排遣消极情绪。如果这些温和的方式,不足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他们还可以选择“运动”宣泄。在屋子另一侧,涂鸦板、沙袋等供大家使用。同时,设立户外活动基地“心理拓展园”,面积约3500平方米,配有攀岩、背摔台、障碍赛、高空断桥等12个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
学校负责人认为,学生健康成长,增强体质是重要方面。但心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要,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学生们正常生活学习,给成长留下遗憾和阴影。心理健康教育之于学生,则如园丁修枝剪叶,引导学生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学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放在重要位置,确保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为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少年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平台,在建立健全组织制度,不断完善软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心理健康生活阳光”这一理念,构建起了“多维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搭建四个平台、依靠四支队伍、畅通十个渠道,达成三个目标。“一个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四个平台“是指校园大课堂、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媒体、课题引领。“四支队伍”由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专家指导团队、学生心理委员自主自助教育团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助团队组成。“十个渠道”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健康讲座和教师培训、《潍坊一中心理报》、心语热线、心理社团、心理健康月活动、家长心理监控与反馈体系、教师反馈与渗透体系。
有点有面、有声有色的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学校先后获得2010、2011年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先进集体,2015年3月、5月学校先后被评为潍坊市、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负责人表示,在潍坊一中2015—2017年学校内涵提升规划中,学校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常态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为每个学生健康阳光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记者相信,在未来的潍坊一中,每一位学生都会健康成长,每一朵心灵之花都会在阳光下灿烂绽放!
突破艺体教育
促进个性成长
自信可以改变一个人。
潍坊一中魏鲁东老师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在一次学校艺术节上,有一个小品“完璧归赵”获得了巨大成功,其中剧中母后的扮演者是高二的一名女生,她生动而幽默的表演给大家带来快乐。这名同学原来因为自己的形象而自卑,对生活、学习曾失去过信心,但参加了音乐模块锻炼后,她看到了自己的优势,重新找回了自我,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学校负责人认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新的发展空间。在实地考察和参观诸多课改名校实践做法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将艺体课程作为课改实验的突破口,率先实施选课走班制实验,打破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制和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艺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和天赋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和体育门类,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和工作室。
挖掘学生特长、促进个性发展,必须搭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引,学校于2008年年底之前设计出了由国画、版画、油画、篆刻与书法、电子钢琴演奏、歌唱、舞蹈、篮球、排球、田径(必修)、足球、网球、乒乓球等科目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系列音体美课程,在2009—2010学年度在高一、高二和国际部三个级部全面实施艺体选课走班制教学。随后逐步又增加了风筝扎制、电脑设计与绘画、陶艺、音乐与戏剧表演、游泳等课程,使得学校艺体课程全面涵盖了新课标所涵盖的所有学习领域。
在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的生命与艺体碰撞迸发出了强烈的火花,许多学生的兴趣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对于品学兼优、兴趣浓厚,并富有艺体天赋的好“苗子”,教师们为他们制订了独特的学习计划和难度标准,在这种高标准的学习要求下,学生们得到了快速成长,在历届学校艺术节、体育节和历次大型美术展览中收效颇丰,还有不少学生在更高级别的展示平台中获得了多项荣誉。
不少学生通过选修课程的锻炼加入到校体育队、校合唱队、舞蹈队、民乐团等相对专业的社团中,得到更深入的学习展示机会和更大的提升。为形成浓厚的艺体氛围,学校常年坚持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美术作品展览、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一次校园艺术节和一次体育节、一次秋季综合运动会等艺体课外活动,长期以来坚持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民健身计划,使艺体活动与全校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并以此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检验艺体活动的水平。
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大力推进艺体教育,起初也引起一些不解和疑虑。但事实证明,艺体教育的深入开展并没有降低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益,反而因为学生具备品学兼优、多才多艺、性格开朗、团结协作的复合型优良特质而备受各高校好评,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大学将潍坊第一中学确定为其生源基地。
每一朵鲜花都美丽,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人才。人人都有天才的因子,这些天才的因子一旦被开发、激活,就会表现为某一方面的天才。潍坊一中艺体教育的成果,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秋德)7月18日,潍坊市在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组织收听...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