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枣庄:加强环境保护 释放生态红利

大众日报 2015-06-30 14:18 大字

□张环泽王加丞

近年来,枣庄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加法与减法并用,严格执法,综合施策,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全市7条主要河流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5.71毫克/升和0.43毫克/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符合南水北调水质要求,同比分别改善1.57%和24.56%,水质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列,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获得淮河流域第一名和全国九大流域总分第一名,成功实现山东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七连冠”。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改善了16.81%、7.14%、9.89%和8.33%,全年“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能见度≥10公里)为171天,比2013年增加27天。共获得省级大气环境质量生态补偿资金1229万元,获奖数额列全省第9名。大力推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玉泉模式”(村民自治、物业托管、管理长效),建成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区3个、生态镇(街)45个,占全市应创建乡镇(街道)总数的70%以上。枣庄市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目标,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环境保护带来的生态红利。

实施倒逼机制

“枣庄标准”叫响全国

为确保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枣庄市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以壮士断臂、铁腕治污的决心和意志,高举生态旗,深化“治、用、保”,念好循环经,朝着实现点源全达标、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泥全处置、中水全回用、生态全修复、风险全防控的“六全”目标迈进,努力使枣庄成为让河流湖泊休养生息的模范市。

深化“治”,在点源提标升级上用实劲。枣庄市针对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距离河流断面较近的实际,按照断面达标优先原则,倒逼位于河流断面上游的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在确保一级A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排放标准,执行COD低于25毫克/升、氨氮低于1毫克/升的“枣庄标准”。先后三次提高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标准,督促150家工业点源实施了污水深度处理工程,全部达到全国最严的山东省新的地方排放标准。“十二五”以来,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8万吨,新增城市污水管网172公里,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了55%和39%。

加大“用”,拓宽资源循环利用渠道。实施再生水回用、回城、截蓄导用工程,全市70余家企业配套再生水回用设施,9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再生水利用工程,每天回用规模达到39万吨,再生水已成为全市第三水资源。实行污泥燃料化、原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全市建成污泥集中处置中心8个,日处理能力由“十一五”末的300吨提高到现在的1500吨,实现了污泥全处置。

完善“保”,开展流域生态修复。实施“退渔还水”,累计清理网箱10万多架,有效改善了库区水质。实施“退房还岸”、“退耕还湿”,对入河口、入湖口及河道低洼处进行生态修复保护,打造“生态湿地之乡”。在全市7条主要河流建设人工湿地24处,总面积2.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5处,基本形成了“条条河流有湿地、片片湿地水清澈、流域处处生态美”的生态治理格局。强化水环境安全防控,投资3000余万元建立了鲁南(木石)化工园区治用保防控体系,成立了园区执法中队,提升了预警和实际处置水平。全市沿7条主要河流全部建立了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做到了重点工业污染源、污水处理厂、河流断面水质的实时监控。不断建立健全市级和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体系举办了全市环境应急演练暨监察监测技术比武活动,有效提高了队伍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了辖区环境安全。多年来,枣庄未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故。

坚持疏堵结合

秸秆禁烧实现新突破

枣庄市坚持“以堵促疏、疏堵结合、突出技防”的方针,着力在技术禁烧上做文章,在秸秆综合利用上下功夫,切实破解秸秆禁烧难题仅促进了秸秆的转化增值,提高了粮食产量,自2012年三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以来,三夏和三秋期间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全市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秸秆禁烧宣传,三夏、三秋前在电视、广播、报纸全文发布《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严禁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运用手机群发秸秆禁烧短信,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拉横幅、贴标语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有关知识。通过召开现场会、机械观摩会等形式,现场演示小麦机收低留茬、秸秆细粉碎、机械破茬等农机化技术,让农民群众亲眼看到了良好的作业效果,激发了他们自觉实施运用农机化技术的积极性。

技术引领,综合施策。推行技术防火,积极探索推广了秸秆粉碎还田、及时播种、适时灌溉和及时破茬、适时播种的“三夏”技术防火模式和联合收割、粉碎还田、深耕深松的“三秋”技术防火模式。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市、区(市)财政专门列支专项资金实施机械更新、机收秸秆还田作业奖(补)工作,秸秆还田的比例得到了逐年提高。搞好综合利用,以秸秆青贮过腹还田为辅助,通过优势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秸秆能源化、工业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等先进技术,发挥种植、养殖、生物质转化等企业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秸秆发电、沼气、饲料等产业,实现了以秸秆转化增值为目标的“秸秆经济”。

健全机制,严格考核。枣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创新秸秆禁烧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堵疏结合、以堵促疏的路子。严格实行帮包制度,形成了市级领导包区(市)、区(市)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干部包村、村组负责人包地块、党员联户的“五联包”责任网络,区(市)、乡镇(街道)、村(居)逐级签订禁烧责任书,将秸秆禁烧责任明确落实到镇、村、户、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落实督导巡查制度,综禁办巡查组进驻区(市),区(市)、乡镇(街道)、村(居)也分别建立巡查组,全市基本构建了上有卫星监控、下有人员巡逻的立体监控体系,实现了工作重心从“发现和消除火情”向“发现和消除隐患”的转变。严格实行保证金制度。各区(市)三夏三秋前分别向市里缴纳禁烧风险保证金50万元,对出现火情的区(市)全额扣除禁烧风险保证金,所在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各区(市)、乡镇(街道)、村(居)层层落实保证金制度,严格实行奖惩兑现。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出现火情的区(市)、乡镇(街道)和责任人分别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在出现第一把火的单位召开现场会,对禁烧工作做得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各区(市)、乡镇也分别出台制度,严格考核奖惩,有效地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开展。

创新监管机制

推进网格化管理

在“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环保新常态下,枣庄市以网格化执法监管为切入点,按照“条块结合,块为主体;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心下沉,属地管理”的原则,枣庄市从2013年起探索开展了区域、流域环境监察网格化执法新模式,有力提升了新常态下环境执法工作水平。

网格责任化。以区(市)行政区划为主,水以流域水系分布为重点,气以区域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为重点划定市级网格3个、区级网格17个,通过实施网格化执法,将网格责任化,形成了定责、履责、问责的工作机制,努力做到执法全覆盖、监管无盲点。

管理分类化。将污染企业密集、周边环境敏感的区域列为重点管辖网格,有针对性地倾斜执法力量,加大重点网格的监管力度。采取“错时执法”、“专项检查”等方式,对重点部位、区域开展突击检查,及时化解环境风险。

执法模块化。建立完善了专函、督办通知、后督察、通报等工作制度,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规范环境监察执法模版、现场监察记录等15种文书,做到规范、准确执法。

监管错时化。采取夜间检查、休息日和节假日检查、组织区(市)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时、不定点、不定人实施突击监察,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执法移动化。按照“空间全覆盖、工作全覆盖、责任全覆盖、手段全覆盖”模式,枣庄市整合了污染源普查、排污收费、在线监测、行政处罚等电子档案,建立了具有信息查询、现场执法、任务管理和稽查考核等功能的移动执法系统。通过建立使用移动执法系统,不仅实现了执法人员数据库的在线查询,实时了解企业的在线数据、环评资料、环保设施等情况,而且执法人员充分利用移动执法系统终端任务发起、执行、汇总的有关功能,实现日常执法的电子流程,实现了执法工作的痕迹化,规范了执法行为。

打好“组合拳”

治理大气污染

枣庄市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按照“调结构、促管理、搞绿化”的工作思路,打出了一整套综合治理大气污染的“组合拳”。

调结构,把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治本之策,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600万吨,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264条,结束了枣庄50多年立窑水泥生产的历史。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18.5%,提前超额完成预定目标;COD、SO2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法规,严禁新上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不审批、核准、备案产能过剩行业项目。2014年以来,不予受理或暂缓审批与园区环评不符、选址不合理的建设项目10余个。

减存量,强化各种污染治理。实施工业粉尘治理和脱硫脱硝改造,对全市18家燃煤电厂、12家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和6家焦化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完成93个脱硫脱硝及烟粉尘治理工程,完成率为93%。完成列入《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的工业大气污染治理项目130个,完成率81%;替代淘汰建成区燃煤锅炉305台,年度任务完成率为109.3%。121个建设工地落实了扬尘治理措施并安装了监控设备,安装GPS渣土运输车175台。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全市建成11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42条汽柴油检测线,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58辆,淘汰黄标车25513辆,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125家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改造,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34.4%。强化油品监管,查处涉嫌销售劣质油11起。

搞绿化,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了露天开采矿山关闭工作任务,市域内持续性规模化非法开采加工建筑石料现象得到全面消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来全市新增造林62.6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6.2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城区裸露土地完成绿化覆盖374万平方米。

(上图为治理后的枣庄“龙须沟”西沙河)

新闻推荐

新闻内容全省首批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青岛城阳再添国字

全省首批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青岛城阳再添“国字号”招牌□张晓武崔良10月16日,国家环保部生态区创建工作考核验收组宣布,青岛市城阳区通过了创建国家生态区的考核验收——城阳...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