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像企鹅一样沉潜积蓄腾跃力量

大众日报 2015-03-09 01:36 大字

□卜昌森

“煤炭行业的冬天会有多长?行业的新常态是什么?企业应该怎么办?”这是我国煤炭行业2012年“入冬”后,许多人在思考的问题。

2012年盛夏,山东能源集团提出了“冬泳”论,呼吁煤炭企业要变“熬冬”为“冬泳”:“熬冬”者,是被动地等待春暖花开的日子,策略是苦熬硬撑;“冬泳”者,是主动跃入冰水中寻求御寒迎春的机会和方法,策略是“炼”,是适应,在严寒中炼就增强体质、抗御寒冬的本领。

现在,“寒冬”已经3年,可此“冬”仍然绵绵无绝期。煤炭企业没有退路,只能继续“冬泳”,并且要从江河中冬泳,变成到更无边际的大海里冬泳,敢于到更为寒冷的南北极冬泳。要像生活在南极的企鹅一样,学会沉潜: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在将要上岸时,猛低头,从海面扎入水下,拼力沉潜,然后,再摆动双足,凭借浮力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落到陆地上,达到上岸的目的。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是一种积蓄能量的智慧,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我们煤炭行业正急切需要这种沉潜的智慧、沉潜的策略。

山东煤炭“五期交加”

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将长期寒冬,山东煤炭业在宏观经济“三期叠加”和煤炭行业“四期并存”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五期交加”的特征。

第一,区位优势丧失期。一是运输瓶颈消失,因为晋鲁豫等运煤通道已经打通,通往山东的3条特高压输电通道获批建设,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大幅增加。二是煤炭流向改变,山东过去是煤炭调出省,从2009年变成了净调入省;过去是西煤东运到沿海,现在变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下、海外煤进口的聚集地。

第二,市场话语权减弱期。一是位次后移,2003年前,山东曾是全国第二大产煤省,现在退至第六位;二是省内市场份额下降,山东省煤炭企业煤炭销量占山东省市场份额,已由2004年的63%降至2014年的33%。

第三,后备资源紧缺期。山东省保有探明储量只占全国的2%,产量占全国的4%,消耗占全国的10%,剩余煤炭开采年限不足20年,产煤大省、耗煤大省与资源小省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四,安全风险加剧期。一是井深,全国千米深井47对,24对在山东省境内。二是开采条件复杂,系统复杂,海下、湖下、河下采煤一应俱全。

第五,历史遗留问题凸现期。政策性关闭破产煤矿、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单位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遗留问题集中暴露、亟待解决。

煤炭企业七个新特征

从市场竞争看,煤炭企业由区域市场向全国、全球市场竞争转变。2012年以来,中国煤炭市场内忧外患集中出现。所谓内忧,一是煤炭产能严重过剩。二是煤炭企业无序竞争。三是替代能源猛烈冲击。2014年底,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超过4.44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已经达到32.6%。所谓外患,是进口煤炭“狼来了”,而且数量大,已经连续3年保持在3亿吨左右,国内市场“被国际化”。

从对外开发看,由资源开发向资源与市场开发并重转变。“黄金十年”期间,关注煤炭资源,缺乏对市场关注,配套项目大多是被动转化。现在,必须瞄准有市场、品味高、赋存好、能够清洁转化的资源。

从产业结构看,由一煤独大、非煤量多效低向煤炭做优、非煤培育战略支柱产业转变。国有煤炭企业非煤产业点多、面广、效益差,“一煤独大”、“靠煤吃饭”格局显著,煤炭销售收入不足50%、但贡献了企业80%甚至90%以上的利润。今后,煤炭企业必须增量、减量并举,淘汰落后产能,退出劣势产业,做强做优煤炭,培育战略支柱性非煤产业。

从生产要素看,由资金宽松、劳动力低廉向资金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转变。过去,煤炭企业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足,银行贷款容易,但职工收入长期偏低;现在,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现金流萎缩,银行限贷,融资难,但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

从发展方式看,由以进为主向进退并重转变。黄金十年期间,提高产量就能提高效益,做大就是做强,积极进取成为企业首选;现在,众多中小煤矿和非煤单位成为出血点,产的越多、卖的越多、亏的越多,必须注重有进有退。

从环境约束看,由政策、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向政策、生态环境约束强化转变。从投入模式看,由高强度资源投入型、劳动密集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

煤炭企业必须进行

战略性调整

面对新常态、新挑战,我们再也不可能“飞跃式、大发展”,需要学会沉潜,积蓄能量。如何“沉潜”?我认为必须做好加减乘除法,当务之急是做好减法。

做好加法。一是择优发展煤炭骨干矿井,选取优势区域、优势资源,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积蓄发展的能量;二是培育战略支柱型非煤产业,优化产业链条,积蓄转型的能量。

做好乘法。一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重点推进煤炭绿色开采、清洁发电、清洁转化等研发创新;二是大力开展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产业运营和资本运营的水平;三是大力开展素质提升工程,放大人才和创新工作对企业发展的“倍增”效应;四是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凝聚发展的合力,激发前进的动力。我一直认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文化如水”,水是建筑物的灵魂,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钢筋、水泥和砂石,依靠水粘合在一起,构成刚硬无比的建筑物。文化如水,只有文化才能凝心聚力,支撑起百年企业。

做好除法。一是追求人均高效率,实现由重规模向重效率、重总量向重均量、重产出向重效益的转变;二是发展产业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升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做好减法。一是要减资产,坚决退出不具备优势、不符合发展战略的低效无效产业,集聚优势资源发展优势核心主业;二是减产量,主要是压减衰老矿井、亏损矿井、不安全矿井的产量;三是减职能,平稳有序地彻底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四是减人员,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用工成本;五是减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前,应当叫响一个口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重点是“死的光荣”。众多国有老煤矿,做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它们的建设和发展是伟大的;但是,煤炭企业是资源型开发企业,煤矿进入衰老期,则开采深度大,资源开采条件差,自然灾害多,安全保障能力低,开采成本高,用人多,企业经济效益差甚至亏损严重。按照市场化机制,这些煤矿应逐渐进入关闭破产退出程序。如今,谁能够把这些企业做没了,让这些企业“安乐死”,完成这些企业的平稳退出,谁就是光荣的。

(作者为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新闻推荐

客户需求就是服务导向

□左丰岐段德咏王宪才今年以来,国网莱芜供电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优化业扩报装管理流程,构建大服务机制,开发应用了业扩管理平台,提高了服务效率。今年前7个月,该公司共受理高压...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