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乡村游:拿什么留住游客的脚步

大众日报 2015-05-20 00:36 大字

□本报记者张晓帆

本报实习生秦文峰

本报通讯员韩乘飞宋凯

乡村旅游业撬动“美丽经济”

“吃着香喷喷的农家饭,听着桃花乡戏曲,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像世外桃源一样,让人流连忘返……”5月16日,“中国旅游日”2015店埠旅游月启动,带着孩子来参加第二届胡萝卜节的游客李春燕说。

“我们接待的客人多是来大沽河和附近采摘园游玩的游客,每天接待量有200多人次。”农家乐老板张金富说。

张金富是依靠店埠镇发展乡村旅游富起来的农民之一。“随着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的休闲方式流行,我们依托秀美大沽河美丽景色,培育了8处生态农业观光园,4处获山东省级旅游称号。寨西头承兴寺景区被评为国家级2A级景区;渔公渔婆美丽乡村酒店被评为‘山东省好客人家三星级农家乐\’。”店埠镇镇长李春雷说,“生态田园、休闲旅游”使店埠农业产业增值提效,乡村旅游发展大格局逐渐形成。

李春雷说,依托农业发展旅游,乡村游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全产业链式休闲农业的发展,店埠经济由一产向三产转变,农户由原来各家各户自己种菜的家庭种植模式转变为现在集体种植、观光农业揽客的经营模式。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业态,是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与农俗风情为主要载体的特色产业,是一种‘美丽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关键要有特色、有亮点,能吸引人。”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说。

“乡村旅游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刘文俭说,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与青岛的城镇化建设、大沽河整治密不可分,在“绿色发展”中,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相得益彰,农民的参与得到了“分红”,和谐发展的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旅融合,乡村基础设施、景观和旅游服务大大改善。

打造多条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美化的乡镇村屯和清洁的田园、水源,一条“生态乡镇”衍生的新产业逐步形成。5月16日,记者在即墨灵山玫瑰小镇看到,不少新婚男女在玫瑰花丛之间定格美丽的一刻。

玫瑰小镇是青岛最大的玫瑰主题文化产业园,种植了世界各地300多个不同品种的玫瑰。在这里,不但可以赏玫瑰花、吃玫瑰宴,还可以住玫瑰屋、洗玫瑰浴,到玫瑰超市挑选玫瑰布丁、玫瑰纯露、玫瑰香薰、玫瑰家纺等上百种玫瑰产品。

依托玫瑰小镇,即墨今年推出了玫瑰小镇—灵山—亨达孝亲文化园—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这一条以爱情祈福和孝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青岛致力于打造“有品味”的乡村旅游产品,目前已开发出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如胶莱镇主打乡土文化,用原生态的乡村让游客“看得见乡愁”;沙子口用道教文化打造出独特的海滨乡镇旅游品牌……这都为青岛乡村旅游的品牌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已通过评审,根据规划,美丽的大海和大沽河将成为青岛乡村旅游发展双轴线,7大乡村旅游产业集群、36个乡村旅游产品圈将在2020年前形成。

创新旅游产品和模式

充满田园风情的乡村游,一直受到都市白领的青睐,但是同质化较严重、产品结构单一等“硬伤”同样不可回避。目前,青岛市各大旅行社发往周边区市的近郊旅游团多是当日往返,产品也只是停留在果品采摘、农家宴的单一消费模式,游客的重游率较低。

山东省中国旅行社青岛市南分公司销售经理刘雪说,一到5月,樱桃就成为岛城各大旅行社的营销热点,人流、车流蜂拥而至,满城吃樱桃成为岛城一景,但是,也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在5月旅游这个旅游小高峰,樱桃一支独大,岛城旅行社在线路推出方面,并没有其它与之媲美的景点和线路,拿不出“拿人”的新路线、新主题。

刘文俭认为,农村旅游要创新经营方式,重点开发特色线路,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旅游模式,把客人留住。

现在,青岛不少乡镇正在尝试创新旅游产品和模式。莱西鲜多多农场研发出开心农场管理系统,把网络互动平台和现实版开心农场有机结合,实现网上互动以及远程监控,游客可以在农场认领自己的菜园,充分体验感受现代互联网科技的时尚好玩娱乐,还可回归乡间田园耕作休闲养生。

即墨七级中心社区把乡村旅游与农业电商平台结合在一起:“线上”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健康、特色有机农产品进行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线路包装;“线下”整合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进行体验,实现线上线下互融的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和旅游发展融合。

新闻推荐

小村荒山上建起抗战纪念馆为青岛首家

8月29日上午,在即墨卧龙岭人文纪念园内,举行了革命烈士周浩然纪念场馆的奠基仪式。即墨环秀街道胡家村自筹资金建抗战纪念馆,荒山上建起革命纪念园,在青岛尚数首家。周浩然早年加入青岛地区...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