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朵”盛开在“春天里”
张心怡的同学跟她一起做爬行康复训练,一直未间断。 (刘媛媛 陈文进 摄)学生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写心愿。(张素芬 刘婧 摄)
共青团市中区委开展“彩虹连你我”为环卫工子女送温暖活动。工作人员和30多名环卫工子女一起制作手工,还为他们送上了新年大礼包。 (刘媛媛 陈文进 摄)爱心接力让心怡“走”下去
1月26日,章丘宁家埠镇荐家学区小学升旗仪式现场,5年级学生张心怡坐在轮椅上,腰背挺直注视着国旗冉冉升起,眼睛里充满了喜悦。“因为患有脑瘫,无法站立行走。之前,小心怡离开教室都很难,但现在,爱心帮扶小组成了她的‘左膀右臂\’,她不仅能参加升旗仪式,还能参与体育、科学、音乐、美术等技能课程。”班主任宋传刚说。
这里所说的“帮扶小组”是围绕在张心怡身边的2名老师和10名学生。张心怡因病无法自由活动,每当看到其他同学玩耍时,心中如同倒了五味瓶。“为了能让张心怡像正常孩子一样享受校园生活,在她三年级时,由当时的班主任李桂荣最早提出了成立‘帮扶小组\’的想法。”宋传刚说,“没想到,这个想法一经提议,便受到了班级和同学的一致支持,很快,帮扶小组就步入正轨。”
“帮扶小组”第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陪心怡一起“爬”,进行脑瘫康复训练。回忆“第一次爬”,班长隗一仍记忆犹新。他带领全班同学把张心怡背到操场上,有同学慢慢蹲下趴在地上,一边示范一边教导,有的同学在一旁照顾。费了好大力气,几次摔倒,张心怡才稍微向前挪动了一点。“即便如此,看张心怡满脸汗水,克服病痛艰难前行,同学们倍受鼓舞,稍有进步,大家便鼓起掌来。”隗一说。
从李桂荣到宋传刚,“帮扶小组”的奉献不断接力传递。从生活照顾到康复训练,从在校学习到的心理疏导,“帮扶小组”对张心怡的照顾无微不至,让她积极生活。
(本报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厉晓伟 韩璐)
山区孩子的艺术启蒙
支教老师到来之前,在长清区五峰山街道办事处宋村小学学生孟立繁印象中,音乐课就是听磁带。随着文艺志愿者到来,孟立繁才知道原来上课可唱歌和画画。
作为中国文联2014年文艺支教9个省10个项目服务点之一,也是在山东省落地的唯一支教点,从2014年4月起,在市文联协助下,长清区招募的20名文艺志愿者分两批、两个学期到五峰山街道五所小学开展艺术教学。在两期9个月的支教活动中,志愿者们在山区小学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授课4000余学时,为4000多名大山里的孩子送去了渴望已久的文艺精神食粮。五峰山街道教办主任孙义军介绍,现在地处山区的农村小学最缺乏的就是艺术类专职教师,有些小学生在此之前从没接受过艺术教育。“文艺支教老师给学校带来了欢声笑语,播散下了艺术的种子,我们盼着支教活动能输送更多的艺术老师,点燃农村孩子的艺术梦想”。
在朱庄小学二年级的一间教室里摆放着精美的小蛋糕、可爱的七星瓢虫等。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出自支教老师杨晨晨之手,孩子们如获至宝。22岁的杨晨晨毕业于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她承担了6个年级6个班的的所有美术教学任务,另外还兼任着书法、手工、瓶绘和体操课老师。“这里的孩子需要我,现在我还年轻,找工作可以先放一放,孩子们可等不起,下期支教,我还报名。”说起今后打算,杨晨晨这样回答。
(本报记者 邵明红 通讯员 李娜 刘学谦)
文祖镇流动少年宫进校园
近日,济南市青少年宫表演艺术家们来到章丘文祖镇,为山区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吕剧、民歌、唢呐和民族舞蹈表演。让孩子在校体验流动少年宫的特色文体活动,亲身感受科技、文艺的魅力。据悉,此活动由该镇政协工作室和教育办牵头组织,为山区孩子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今年,该镇政协工作室积极联系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搭建公益助学平台,已有多家爱心企业、团体与文祖镇中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助力山区教育发展事业,不断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爱心企业为山区的孩子们捐赠了学习用品和80件棉大衣,并一如既往地支持该镇教育工作。(本报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侯启辉 潘号凯)
与爱同行关注城市“蒲公英”
“我想学音乐”,“希望我的数学成绩能提上来”,“我想要一幅乒乓球拍”……1月26日下午,济南锦苑学校活动室内,40余名初中生在纸条上一笔一划写下心愿,同时还收到了牛奶、花生油、笔记本等多种“礼物”。这是由共青团天桥区委、天桥区教育局、济南快乐一家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青春同行·益暖齐鲁”活动,为学生送去祝福和帮助。学生心愿将被爱心人士认领,给予满足。
锦苑学校是天桥区外来务工子女学校之一,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不好。王舒琪同学虽记不清什么时候从德州老家来到济南,但父母忙碌到21时前不能回家的情景却让她铭记在心,学习全靠自觉。王舒琪喜欢音乐希望有机会多学习,接触练习多种乐器。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尽快找到爱心人士认领孩子们的愿望,争取早日实现。
活动还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温学琦,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激励他们不畏困难积极向上,培养“人穷志不短”信念。 (本报见习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刘婧)
农民工子女学“国学”
近日,共青团市中区委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学国学、懂民俗”亲子联欢会,本次活动以“把爱传递、情暖市中”为主题,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感受中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情风俗。
联欢会在歌曲《声律启蒙》中拉开帷幕,随后,传统武术《精忠报国》、国学舞台剧《司马光砸缸》、茶艺表演《绿茶茶艺》、经典诵读《千字文、弟子规、大学》等节目轮番上阵,猜灯谜、剪窗花、投壶等互动小游戏穿插其中,来自全区的百余名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环卫工子女及家长参加活动。
据介绍,共青团市中区委将继续探索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有效途径,顺畅运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青少年事务社工模式,最大限度发挥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志愿者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杠杆作用,形成“多位一体”的农民工子女帮扶网络,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从权益维护、生活帮助、学业辅导、心理辅导等方面入手,搭建平台,为农民工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本报记者 王立冰 通讯员 朱振 齐柄涵)
新闻推荐
昨日,《大桥镇志》首发仪式举行。(陈长礼 摄)本报7月5日讯(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周腾飞)5日,天桥区《大桥镇志》正式发行,为全镇发展画出新起点。镇志共28篇、80余万字,详细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