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龙泉镇:走出镇域崛起的幸福路径

大众日报 2015-01-27 15:14 大字

△龙泉风光△龙泉镇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季△首届大甜瓜采摘节△组织医疗专家为群众“送健康”□郑书伟赵丰朱晓燕

牟平龙泉,昆嵛山下山环水绕、温泉喷涌的秀丽小镇,正日益发展为产业特色鲜明、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板块。

近年来,牟平区龙泉镇坚持以旅游养生产业发展为核心,着力以高端规划为引领,提速打造“中国北方温泉养生小镇”。2011年,龙泉镇获评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成为烟台市重点打造的五个特色风情小镇之一,2012年获评“好客山东·最美乡镇”,2013年获评烟台市生态文明示范镇,2014年被国家七部委评为全国重点镇。201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0元,同比增长5%。在一项项称号、一组组数据背后,龙泉镇走出了一条具有“龙泉特色”的发展路径。

高点定位,旅游产业日益崛起

2014年11月15日,来自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旅游协会、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齐聚龙泉镇,在“问道昆嵛养生龙泉——龙泉镇旅游产业文化发展研讨会”上,为龙泉旅游产业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像这样的规划研讨会在龙泉镇并不罕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避免同质化套路,做好前期规划论证十分重要。”龙泉镇党委书记姜振超表示。在龙泉旅游资源挖掘与整合过程中,龙泉镇党委、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规划放在重要位置,借力高校与科研院所,经过深入调研,对镇域发展定位、在建项目进展情况等进行全方位讨论评估,制订出《龙泉旅游风情小镇总体规划》,为龙泉旅游发展设计出一张有内涵、可持续的路线图。

“通过高端规划引领,龙泉镇已经确立了‘一个中心、两条轴线、四大片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姜振超介绍说。所谓“一个中心”,即以镇驻地为中心,突出加快小城镇建设,突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游客餐饮、住宿、购物综合基础服务中心;“两条轴线”,即以大龙线、上泽线两条主路和汉河水系为轴线,打造大龙文化产业景观轴和汉河滨水景观轴;“四大片区”,即在镇南部打造滨湖养生康体片区、西部打造山野生态休闲片区、北部打造现代低碳环保产业片区、东部打造果韵飘香产业片区。以高端规划为引领,以生态优势为基础、以文化开发为灵魂、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温泉养生小镇”。

从“纸上”到“地上”,规划图正在落地开花。近年来,一批生态旅游项目纷纷落地龙泉。目前,投资25亿元的万呈健康城项目、投资8亿元的国家网球训练基地项目、投资8亿元的崑龙温泉项目、投资10亿元的北大川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投资3.6亿元的“大正·太阳城”养老暨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项目、投资2亿元的山青世界青少年户外营地项目、投资2亿元的胶东抗日英雄纪念馆景区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推进。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优势,龙泉镇突破发展养生旅游产业,不仅壮大了镇域产业,更将旅游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实现了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农民增收的多重效益。去年5月份,在完善康达果蔬采摘园、沁园春果蔬采摘园、金凤庄园三大采摘园的基础上,龙泉镇举办了首届丁家庄生态农家采摘活动,进一步打响了龙泉镇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品牌。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旅游品牌正在快速成长,以绿色生态理念带动小城镇经济结构调整。

立足民生,惠民服务做进心坎

“要建设好幸福龙泉,就要求我们在加快本镇产业发展、做大蛋糕的同时,从群众关心的方方面面着手,以实实在在的惠民服务,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形成人人分享‘幸福龙泉\’的和谐氛围。”龙泉镇镇长吕孝良说。

在“生财富,惠民生”发展思路的指导下,龙泉镇各项民生工作全面展开。贯彻落实牟平区“大走访”工作思路,组织各包村干部进村入户进行走访,及时落实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及帮扶。

目前,在龙泉镇520种基本药物已零差价销售,确保“病有所医”;投资90万元建设完成南岘社区幸福院,开展“夕阳红”工程,出资22万元,为90岁以上老人送去奶粉及每月100元健康长寿金,为100岁老人送去每月200元健康长寿金,实现“老有所养”;实施春蕾计划,镇两委成员与贫困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同时开“关爱乡村儿童健康成长”活动、春晖行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以保证“学有所教”;对1万户房屋进行隐患排查,落实“住有所居”;坚持“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覆盖农村智能监控系统,全镇覆盖率超过90%,真正实现了“安有所保”。

与此同时,常抓不懈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仅扮靓了乡村面貌,也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全镇深入推广“垃圾一体化处理”机制,户发放垃圾桶,逐村建设地埋式垃圾箱,购置秸秆压块机,这些龙泉首创、牟平推广的做法,使龙泉成为烟台创建生态文明乡村的榜样。

“人居环境是形体,精神文明是灵魂。”吕孝良说,“在高效完成多项民生工程,让群众真实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惠民,提升居民的‘软收益\’。”据统计,仅2014年,龙泉镇新建农家书屋3个,文化大院5处,文化广场15处,新增文化墙、文化刊板等250个,同时升级省级综合文化站1处,完善了龙泉文化建设架构,为全镇文化发展提供硬件基础保障。同时,龙泉镇坚持“种文化”到乡村,丰富各类文化生活,为全镇文化发展增加软性筹码。在2014年,“龙泉镇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成为村民展示才艺、休闲娱乐的大舞台,同时,龙泉镇先后3次举办农业科技专题培训班,培训1500名农民,出资67.8万元,为全镇老百姓送去了《农业知识》等刊物,将文化种子种进群众心里,让全镇共享文化惠民福利。

作风建设,群众路线常抓不懈

“在2011年之前,丁家庄是龙泉镇唯一一个没有一寸硬化路面、没有进行自来水改造的村庄,村庄面貌脏乱差,村里一穷二白,一点儿集体收入也没有。”龙泉镇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常琳回忆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和一腔造福乡亲的热血,2011年,已经在城市有了成功事业的常琳回村竞选村委会主任,并高票当选。

“我先从整治环境卫生开始,清理四大堆,拆除乱搭乱建。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向群众祖辈养成的生活习惯开刀,难度可想而知。”常琳说。为了发动群众,常琳动员自己父母、邻居把草垛搬到村外统一堆放点,把腾出的场地平整好,栽上花草树木,整出一条样板街,组织全村群众来参观,终于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新建垃圾场、改造自来水、建起小广场、硬化主街道……在半年的时间里,丁家庄村有了显著的变化,还列入烟台市首批示范村。

村居环境整洁美观了,如何让村民增收致富成了迫切的议题。去年上半年,丁家庄村注册成立烟台市芳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我们村的甜瓜种植有20多年历史,以前价格一直掌握在商贩手里,去年5月份我们举办了首届丁家庄大甜瓜采摘节,通过采摘的经营模式,不仅让种植户增加了收入,还打响了丁家庄大甜瓜的品牌。”常琳说。据统计,仅在大甜瓜采摘节期间,合作社甜瓜销售量达40万斤,销售额达240万元,平均每户社员增收4万至5万元。

在龙泉镇,像常琳这样一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与实践活动是用一面科学的‘镜子\’照出党员干部的不足,敦促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以‘下沉式\’服务,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姜振超说。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龙泉镇组织全镇1300多名党员参与“亮明身份”、“亮诺践诺”活动,通过佩戴党徽、签订“亮诺践诺”承诺书等方式提高责任意识,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全镇52个村“亮诺践诺”承诺书和1300名党员“亮诺践诺”承诺书已公示,完成承诺事项300多个。同时,将镇两委成员包机关干部、机关干部包村两委成员、村两委成员包党员和村民代表,党员和村民代表包组包户的“四级联包”的工作机制与“送科技”、“送文化”、“送知识”、“送健康”、“送种子”、“送温暖”六送工程相结合,发动全镇1300余名党员拉起一张全覆盖、无死角的服务网,全力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新闻推荐

乡村游:拿什么留住游客的脚步

□本报记者张晓帆本报实习生秦文峰本报通讯员韩乘飞宋凯乡村旅游业撬动“美丽经济”“吃着香喷喷的农家饭,听着桃花乡戏曲,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像世外桃源一样,...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