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农村“形神”兼备
编者按 近年来,日照市高度重视美丽文明乡村建设,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新蓝图是怎样绘就的?本报特刊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侯庆萍
7月1日,记者从东港区河山镇穿行而过,幽静的街巷,错落的农舍,整洁的道路,村在林中,房在绿中,景色美丽如画。
如何让农村更宜居?“我们在美丽文明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充分考虑区域的长远发展。”市住建委负责人说。
为确保美丽文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日照市完成了新一轮乡镇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了1534个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修编了全市城乡一体化、村镇体系、中心村建设和村庄布点等系列规划。同时,根据村容村貌基础情况,对农村新型社区、近期撤并村庄、长期保留村庄等不同村庄类型进行了分类整治。
在科学架构的主导下,全市2267个村庄村容村貌整治已启动,占村庄总数的87.8%。
走进岚山区宋家庄村,一渠河水绕村汩汩流淌,让人顿感清凉。“以前这里是个臭水沟,后来村里进行整治,又引来了水库的水,用这水浇浇菜、浇浇花、浇浇茶叶,方便得很。”老槐树下,摇着蒲扇乘凉的老大爷道不尽的满意。
在注重保护传统朴素的村落民居,努力建设美丽文明乡村“形”的同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也在稳步推进。
加强各村镇文化特色研究,突出文化传承,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聘请专家编制涛雒镇人文旅游整体规划,对海滨、水乡、古镇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加快浮来山镇人文风俗街区建设;开发浮来山东门旅游一条街,打造“福寿”文化品牌;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完成省级传统村落申报,强化传统村落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在村容村貌整治中,重视自然地貌维护、植被修复养护、水系湿地保护,凸显山区、平原、海滨等不同地域特色的自然风貌……一点一滴中,将乡村的原生态风情与历史底蕴交融。
在美丽文明乡村建设中,农村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明确城镇建设界限,对批而未建、闲置土地的工业项目进行清理,都列入重点考虑范畴。今后新建工业项目必须在规划的园区内建设,园区外不得再批建工业项目,已经建设的要分期分批迁入园区。要搞好规划建设引导,发展规模化养殖,实现养殖废水集中处理。
【记者点评】
老屋古树,历史古迹,文化遗产,甚至一段路,一条河,都承载着乡村的历史和人们的记忆。在美丽文明乡村建设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传统村落在慢慢消失。当一味追求现代、美观、绿化、整齐,对传统村落拆除,抑或对古建筑等进行大规模“改造”时,很多人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美丽文明乡村建设是对传统农村的升级,而非对现代城市的复制。唯有在科学架构的主导下,因地制宜,方可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王大鹏“申报和建设河山省级地质公园,是东港区委、区政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这是今年10月30日,东港区报送省政府《关于申报山东河山省级地质公园承诺书》中的一句...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