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三姓大街的文化遗存

山东商报 2014-07-17 17:19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废屋里的破旧家具点击查看原图南崖村的寨子大门点击查看原图南崖村的全名叫东扈峪南崖村。从名字来看,这里的地势起伏错落,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村子东边是平阴第一高峰的大寨山,西南有云翠山,南边则有大王山拦住去路。村北面有一条大沟,南崖村位于这条沟的南崖上并因此得名。相对闭塞的环境并没有造成这里的落后,村子反而因此受到滋润。

敢于“镇清”的关帝庙

今年60岁的万肇平就生长在南崖村,对于村中掌故他了解很多,加上他在村子所属的洪范池镇的文化站工作,每逢接待外来宾客参观村子,万肇平总会担任讲解员的角色。“南崖村自南向北有三条东西大街,分别是万家街、崔家街、高家街,这三条街是整个南崖村的主干道,加上南北向的胡同,串起了整个村的交通网络。”万肇平说。

事实上,三条按照姓氏取名的大街,代表了这里曾是三个自然村,万、崔、高都是这里的大姓,其中又以高家势力最大。鼎盛时期,南崖村的人口超过两千,每一条胡同里都是人影,无论何时都有人在大声说话。“现在人少了很多,留下来的也多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念书了。”万肇平说。

记者来到万家街时是个夏初的上午,黄色的土墙和倾颓的房屋绵延路的两边,鲜有村民路过这里。来到万家街102号,记者看到这里的大门和二门都有精美的木雕,二门门檐上花体的“万”字意味着这个三进的院落曾经是万家的产业。“这里现在住的是高家人,他们住进去之后,我就没法进这里的二门了。”万肇平说,之所以要进二门,是因为里面有个漂亮的“看花楼”,那是万家先人全盛时修建的,据说站在二楼可以把村子的大部分地方尽收眼底。万肇平说,这个万家大院代表着他们祖上最辉煌的时期,现在却物是人非。

沿着万家街往西走,路上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树桩,村民说,这原本是一株千年的大槐树,但文革时拉地排车进出的人觉得大树挡路很不方便,就把它砍倒了,至今留下一个巨大的断面再也没冒出过新芽。万家街的西头是一个被荒弃多年的关帝庙,而这曾是万家的公共文化空间,居民祈求年景好、天下太平的愿望刻在了庙门口的柱子上:

忠义遐流处处风调雨顺英灵镇清年年国泰民安“按理说,这个‘镇清\’二字是完全可以被文字狱拿下的——你在清朝的土地上还敢‘镇清\’?但可能是村子太偏僻,又没有什么大人物,所以没有引起官府注意。”万肇平说。记者看到,关帝庙立柱上的刻字比较潦草,远没有村民对关公的崇拜那么虔诚。“村子再有钱,可他就处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请来的雕刻师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万肇平说。更有甚者,万家先人在附近山上改佛寺为道观时,竣工纪念的刻文落款居然是康熙六十二年,而彼时,早已经改朝换代为雍正元年,村子消息的闭塞可想而知。

崔家街没有崔家人

万家街北面的东西路就是崔家街,但村里如今已没有了崔姓人。20世纪上半期,崔家人就已经陆续搬离了南崖村,但不时还有子孙回来祭拜祖坟。文革四起,不管谁家的祖坟,一律被推平。这之后,崔家子孙再回来也无处祭拜,就逐渐与村子断了联系,以至于崔家祖上到底来自何方都已经被人遗忘。“万家是从济宁邹县迁来的,高家则是从张秋镇迁来的,两家迁来的时间都是在明朝洪武年间。崔家已经不可考,崔家后人也都搬离了,想打听都无从下手。”万肇平说。

崔家街居住的姓氏原本就比较多,除了崔家,较大的还有辛、周、侯、龚等姓氏。崔家街的东头原先有一个进村的大门,大门旁边是土地庙和三义堂,这也是崔家的公共文化场所。之所以选择建立供奉刘关张的三义堂,是用桃园结义的典故借指万、崔、高三家大姓要和谐团结,互帮互助。

从崔家街的中段往北走进一条胡同,折过几道弯之后,一座明清时期的院落出现在眼前,只是荒草萋萋,久无人居住。这里就是南崖村的武举阁。武举阁并非什么形式的纪念堂,而是实实在在的民居。清朝咸丰年间,辛家的子弟辛和朗高中武举,他当时就住在这个院落里,后人为了纪念他,尊称他住过的屋子为武举阁。

武举人还在世时,辛家的人比较强势,他们收了很多弟子练武。每天早上起来,弟子们跟随师父跑到距离村子四里地的山顶上练武。由于那个山顶上有一块方圆几亩的平地,老百姓因此称其为辛家平顶,其实,那个山头是天池山的一部分。练到晌午该吃饭时,不需要专人去通知,阳光会自动照到早早摆好的一面镜子上,山头上的人们看到反光了,就知道该收拾收拾回去吃饭了。“之所以武举人教练弟子功夫,是因为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闹得很凶,其中一部分已经深入山东为祸。由于其祸患始自南方,因此这里的人称太平天国为‘南匪\’。为了保护村庄免受南匪侵扰,作为乡贤的辛家武举,就承担起了训练武装人员、保卫村子的重任。”万肇平说。

高家老太的“立交桥”

沿着武举阁往北走不远就来到了高家街,网上有关南崖村的摄影中,高家街上的“立交桥”最为引人注意,但实际上,它的设置本不是为了方便走路的。“高家街的西头就是原来南崖村沟通外界的唯一门户,上面建有文昌阁;高家街的中段,现在有一个大坑,但当初这里是高家的戏台子所在,逢年过节,高家总会请来戏班唱戏,这就成为全村的文化盛事,每次戏台下都是人头攒动。”万肇平说。

有钱请戏班,自然会有贵人来看戏。为了能让高家最德高望重的老太太避免人群拥挤、舒服地看戏,高家人就着高家街的地势在街的上方搭上了一块盖板,这样一来,老太太就能悠闲地坐在桥面似的盖板上,距离戏台四十米开外看戏——不管她能不能听清唱的是什么。

这之后,盖板没有撤掉,逐渐就成为了居民走路的通道。清末时,高家拟斥巨资修建大宅院,可是石头的门墩刚刻好,改朝换代的乱世把一切计划都打乱了,最终这个大宅院也没有建起来。为了纪念这一壮志未酬的事迹,后人把门墩移到了高家老太曾坐着看戏的盖板上,这样一来,“立交桥”就更像是一个真正的桥了。

在桥头的北侧,至今立有一个石质的拱门,门上雕着精美的花纹。万肇平说,她的姑姑就嫁到了高家,小时候他来姑家串门时,这个石拱门覆瓦的尖顶还保存着。如今,石拱门上只剩下光秃秃的平顶,美观大打折扣。“这个石拱门其实就是高家围墙的大门,这个围墙里面全都姓高,至今也是。高家人口最多,也最富,南崖村曾经一度被称为高家村,并不奇怪。”万肇平说。

不仅是人口多,高家街也是整个南崖村的文化中心。除了戏台子,高家街西头的文昌阁至今香火不断。记者看到,文昌阁里的石质供桌的雕刻精美,且有着三教合一的特点:刻的狮子和大象有明显的佛教文化痕迹,供奉的文昌帝君则是道教的神灵,而按照高家人的说法,文昌帝君则是高家的祖先——孔子的弟子高柴,这又是儒教的东西。但这种混乱并不妨碍人们虔诚地上香磕头,特别是保佑子弟学业进步,据说特别灵验。

关二爷的身高

关帝庙门前的两根立柱的间距是1.83米,南崖村的村民称这个长度为“一杈子”。据传说这正是关二爷的身高,人们就用一杈子作为量度的基本值,直到解放后丈量、分地时,仍然习惯性地沿用杈子的度量。至今村里的许多老人说到长度时,还习惯用杈子来衡量。

新闻推荐

“扫地”校长无悔育人41年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周远通讯员尤明文清晨,当记者走进柘沟镇魏南小学的校园时,就见到了年过半百,鬓角斑白的刘芝银老校长,手握一把大扫帚,仔细、认真地...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