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校长无悔育人41年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周远通讯员尤明文
清晨,当记者走进柘沟镇魏南小学的校园时,就见到了年过半百,鬓角斑白的刘芝银老校长,手握一把大扫帚,仔细、认真地清扫着校园里的边边角角。当师生们清晨迈进整洁的校园里,坐在干净的课堂中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位已经退休了的老校长。
不当村干部,就爱当园丁
今年59岁的刘芝银,在魏南小学已经教了41个年头的书,1983年至2008年期间,他一直在该校任校长,因为这个学校只有14名教师,且都是外地人,住的离学校都挺远,为了保证校内的清洁,刘芝银就兼职做起了“清洁工”,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他退休以后也从未间断。
1970年,刘芝银初中毕业于柘沟三中后,就回到了老家魏南村。当时,村里的小学正好缺老师,村里的负责人就找到他,请他任教小学老师。教了一年半,部队征兵,他就踊跃报名去山东胶州参军了,还在部队里入了党。1976年复员回来后,曾有魏南大队的负责人找到他,想让他在村委里任个职衔,他却毅然选择了要继续回到魏南小学当老师,他说,自己跟这儿有感情了。
劝归不想上学的“尖子生”
1995年,刘芝银所教的五年级有个13岁的学生叫翟胜芹,是班里的学习尖子,因为和同学闹了点矛盾,就回到家,说什么也不去上学。刘芝银拿她没办法,就天天去她家劝她回学校,“你这么小,你现在不上学,你长大了能干什么,难道就在家里呆着么?”为了劝她重回校园,刘芝银不知费了多少唇舌,也幸好这翟胜芹听了他的话重回学校,才有她后来考上师专,分配到当地信用社做会计的一天。刘芝银觉得,如果不能让孩子们把学上完,真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啥活都干的“义工校长”
他的宿舍位于学校东北角,是一处40平方的住房,宿舍紧挨着学生教室,原来因为见到很多小孩子渴了就去自来水管接自来水喝不卫生,他就让孩子们都到自己屋里倒开水喝。于是,他的宿舍就成了孩子们的“开水房”。中午放学后,大部分的孩子都回家吃饭了,但总会有一两个孩子没事干,在校园里溜达。刘芝银便问他们为啥不在家呆着。他们告诉刘芝银说,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去了,家里没人就回了学校。他便把这些孩子带到宿舍里,给他们弄吃的。就这样,他的宿舍又成了孩子们的“伙食房”。学校只有14个老师,且都是外地人,离学校住的挺远,因此学校的清洁工作就成了一件难事。“我在学校里住,你们都远,这些活我来干。”刘芝银从此就成了校园里的“扫地校长”。
退二线发挥余热重拾教杆
2008年,55岁的刘芝银到了“退居二线”的年龄。照理说,退居二线后就可以回家颐养天年了,可他却不想这样,他觉得,自己现在还能干,还有使不完的劲,“现在学校还缺老师,能干一天算一天,等到以后干不动了再说呗。”他笑着对记者说,原来还被“糖衣炮弹”诱惑过,但对校园的深深依恋,让他依旧没能远离这片土地。他的女儿刘新燕家里有一间工厂,让他回去帮着照看下厂子,不累不说,每个月还能拿1500元工资,但他就是不愿离开干了一辈子的校园,家里人拗不过他,也就只好都依了他。就这样,他重拾教杆,在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三尺讲台上继续躬耕。
站在讲台上久了,身体也会吃不消。刘芝银的高血压伴随了他20多年,且有较严重的咽炎,每到讲课讲不下去时,他都会多咽几口水,再坚持把课讲完。2008年,他又得了腰间盘突出,给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可他也没因此耽误过一节课。哪个老师要有事请假,刘芝银还会代替他们补上去。现任的校长刘义说:“刘老师为人宽厚,工作认真,是我们全校的榜样!”
刘芝银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4日,济宁山东梆子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走进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疃里镇高庙社区文体中心,在为期三天的演出中,...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