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打开自主脱贫“致富门”
本报记者 黄建玲通讯员 许亚赛 朱庆鹏
“现在我既能就近照顾着家里的老人、孩子,又能来车间里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耽误!”近日,五莲县中至镇柳家沟村的贫困群众张兴花满足地说。
张兴花家里有三个上学的孩子,母亲发生车祸,丈夫刚动了手术,家里日子过得拮据,又不能外出打工挣钱,张兴花很是心急。
但自从柳家沟村利用30万元专项资金,把“扶贫车间”设在村口处,她的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厂里用工优先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日均最低工资50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五莲县像张兴花这样因为“扶贫车间”的出现,生活发生改变的贫困户不在少数。
石场乡仲家北崖前村利用产业扶贫资金30万元,将集体闲置房屋改扩建成“扶贫车间”1处,面积744平方米,为双星集团加工鞋帮,吸纳贫困人口24人,村集体增加房租收益3万元,就业贫困人口每年增加工资性收入2.4万元。
洪凝街道红泥崖村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帮扶资金15万元,建设“扶贫车间”1处,用于加工面粉、煎饼、粉条等特色农产品,吸纳贫困人口3人,每人每年可平均增加工资性收入1.5万元。同时,该村还通过帮扶资金入股,实现年收益1.5万元。
一个产业,两份收益,“扶贫车间”既获得了资金入股的资产收益,又让贫困人口通过家门口就业获得了工资性收入,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渠道。据了解,截至目前,五莲县已设立“扶贫车间”24个,吸纳3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惠雪烨通讯员钱玉军陈维津)“自打陈淑芳来了,我们爷俩顿顿能有热乎饭吃,家里也干净了……”五莲县红泥崖村83岁、与智障儿相依为命的郭公正感激地说。郭公正提到的陈淑芳也是一名贫困...
五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莲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