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镇特色产业开发闯出一片广阔天地
黑陶工艺潜力无限
黑陶是龙山文化的标志,也是20世纪学者们探寻中华民族源头的重要线索和依据。埋藏和散布在地上地下的大量陶器成为了解远古文明的重要参照物,两城类型陶器的最大特色是黑陶最多。两城黑陶陶质细腻、表面磨光而呈黝黑光亮,陶器外表修饰简洁,陶器制法先进,一般陶器胎薄而轻巧,常见蛋壳陶杯。
薪火相传4000余年的黑陶工艺,在日照两城衍变为潜力无限的文化产业。1992年,山东大学考古队到两城考古龙山文化,与坐落在遗址内的两城七村合建了一家黑陶厂,负责仿制出土的陶器。两城黑陶厂与山大历史学院考古专家联合研制开发了黑陶、白陶、红陶三大系列仿古陶器,共计200多个品种,其生产的蛋壳陶杯等先后被日本国家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博物馆收藏。2006年,两城黑陶厂还被山东大学授予“山东大学博物馆陶艺生产研究基地”。
在两城黑陶厂制作室里,该厂总经理、首席设计师刘加东正带领十几名工人制作陶器。“制作黑陶包括选泥、制泥、拉胚、整型、雕刻、找平、抛光、烧制八个主要工序,最关键的环节是烧制。”刘加东说,黑陶烧制过程中不但要封窑,还要渗碳,让大量碳黑氧化还原进陶器中,才能取得纯黑的效果。制作两城黑陶的泥都是从两城遗址附近挖的,这种泥不易开裂、黏性强、收缩性小、柔软性好,是制作陶器的好材料。
随着两城黑陶厂名气提升,订单剧增,这让刘加东几多欢喜几多愁。“黑陶是个慢活,每一件都是精雕细琢出来的,无法复制。”刘加东从不为赶订单速度偷工减料,不为效益牺牲质量。“我们做的是文化产品,粗制滥造砸自己招牌,也抹黑了我们两城的传统工艺。”刘加东说,作为一名陶艺师,把黑陶文化发扬光大、黑陶产业做大做强是他的目标。
小酸枣挖出多项大用途
日照潮河镇除了薯干、茶叶,还生产野生山茶、桑叶茶、槐花茶等多种有机生态茶。在众多品类中,有一种茶因别具匠心脱颖而出,成为潮河镇特产之一,那就是酸枣茶。
潮白河进出口有限公司在2016年中秋节前后正式推出野生酸枣茶。“酸枣茶是酸枣核做的,我们选用的都是五莲山周边地区自然成熟的野生酸枣,每一颗都是当地百姓亲手摘下来的。”潮白河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英告诉记者,优质野生酸枣核经100℃以上高温连续炒制一个小时左右,待外壳微微裂开、木香味飘出的时候,酸枣茶就出炉了。
“野生酸枣茶含有皂苷成分,有安眠功效。”张英说,酸枣核被“二次利用”的方式不止一种,除了做成茶,还可以做成枕头,他们开发的酸枣核睡眠枕,将日本高分子竹炭管和野生酸枣核结合,用炒熟、烘干、粉碎后的野生酸枣核填充枕芯。
茶和枕头利用的都是酸枣核,酸枣果肉怎么办呢?酸酸甜甜的果肉自然不能浪费,被做成了酸枣汁,而这才是潮河镇酸枣产品中时间最久、耕耘最深的“重头戏”。
酸枣汁的制作工艺是潮白河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义勇从父亲那里学到的,“小时候没有饮料,中秋节以后摘了酸枣,父亲就把它们放在大锅里,加上白糖熬煮,熬出来的酸枣汁味道特别好。”自制酸枣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王义勇父亲干脆开了个小作坊,后来王义勇子承父业,把小作坊做成了主打酸枣产品的公司。如今,他公司的酸枣汁日产3万罐,已经销往国内多个省市,并将于近日出口韩国。
地瓜干做成了金字招牌
众人皆知地瓜干,但日照五莲潮河镇魏家村村民王彦手中的地瓜干不普通。近几年,王彦的地瓜干生意越做越大,成为潮河镇的一块金字招牌,也被人们俗称为“土地里的软黄金”。
今年38岁的王彦以前打过零工、摆过地摊,2005年受人启发,利用冬闲时节加工薯干。王彦的薯干合作社目前是日照最大的薯干加工基地,产品主要销往日照、青岛、济南等地,供不应求。
随着企业的壮大,王彦投资30万元,打造了400多平方米的烘干车间,不仅提高了质量,还提高了产量。近两年,她又开始探索新产品,用淀粉含量较高、不适合做薯干的地瓜做纯手工粉条、纯手工煎饼。她对未来还有新规划:签约更多种植户,统一提供薯苗,统一种植,实行保价收购,精益求精做薯干。
王彦不仅做大了自己的事业,还解决了周边不少剩余劳动力,目前共有39名妇女加入了合作社。“要不冬天也是闲着,在这里干活不仅能打发时间,还能挣钱。这么好的事多亏了我们王总。”徐建春说,除了她在合作社里打工,她家种的红薯也卖给合作社。 (原载2017年5月12日《潍坊晚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庆艳曹钰迪)为加大日照市传统戏曲传承保护工作力度,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日照市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思路,形成戏曲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莲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