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 写在第22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 日照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学伟

日照日报 2012-06-22 22:52 大字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国土资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破解资源供需矛盾,去年以来,日照市国土资源部门深入开展了“保增长、保红线”工作,按照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要求,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努力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日照市“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的国土资源保障。

主动作为保增长

一是科学做好用地规划。保障资源需求,规划是龙头。今年,日照市完成了市、县、乡(镇)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市矿产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启动了国土资源及测绘“十二五”规划编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拓宽了资源利用空间。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基本农田布局,合理调控城乡建设增长规模和时序,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基础上,保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用地和改善民生项目用地需求。二是统筹指标分配。按照“保重点、促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土地调控思路,我们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实行差别化供地,优化用地结构,促进经济方式的转变。今年年初,省下达日照市新增用地计划3670亩,其中农村建设用地340亩。日照市在分解计划指标时明确要求,第一,各地的计划指标重点保障扩内需、保民生和环保、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投资规模达到“点供”条件的(日照经济开发区过6亿,东港、岚山及省级开发区过5亿,莒县、五莲过2亿)优先保障用地;第二,一般项目用地不使用计划指标,通过挖潜盘活存量用地解决;第三,新农村建设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要依靠挂钩周转指标来满足。差别化的供地方式,一方面保证了重点项目用地,另一方面形成了倒逼机制,调动了各级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今年以来,上报城市批次用地42个、单独选址项目10个,面积14339亩,保证了各类建设项目的顺利落地。三是创新管理机制。2009年4月,市政府与省国土资源厅签署了《关于探索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合作协议》,省厅同意日照市开展基本农田异地代保,为保增长扩内需项目提供用地支持。积极服务于山西中南铁路日照段项目建设,从各县局、分局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了征地拆迁工作督导组,目前,完成涉及日照市的9项有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先行用地材料已报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区县的征地拆迁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

严格管理守红线

一是加强用途管制。严格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层分解耕地保护指标,将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地块,落实到农户,强化跟踪督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各级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建立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考核奖惩机制,将耕地保护纳入全市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镇域经济考核范围,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评价体系,与干部的考核、奖惩挂钩,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完善保护制度。全市各级建立健全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审批制度、占补平衡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动态巡查等制度,明确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范围、面积、地块、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落实了责任,明确了义务。积极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制度,设立永久性保护标牌1700余块,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坚持先补后占。对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全部补划了基本农田,且每一宗地都严把验收关,保证了补划土地的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积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规范征地资金管理,补偿资金专项用于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严禁挤占挪用,落实占补平衡标准,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不降低。2009年省下达日照市补充耕地计划8850亩,实际完成各级土地整理项目 40个,累计投入资金8045万元,新增耕地9136.5亩,连续13年保持耕地面积动态增长。

加强调控促集约

一是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日照市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市、县(区)两级《农村建设用地挖潜利用规划(2006-2020)》。规划拆旧面积21.4万亩,实施后扣除安置用地,可复垦新增耕地15.6万亩,为化解日照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创造了有利条件。扎实开展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工作。增减挂钩可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创新路径。日照市完成挂钩项目21个,面积2820亩;上报挂钩项目28个,总面积1.1万亩,建新村12个。莒县被省厅列为首批挂钩试点示范县,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日照市今年将30个村居纳入改造计划,改造后腾退土地用于城市建设,提高了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效率。二是统筹内外两个资源。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日照市东部发展快,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很大。为此,我们探索实行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异地代保制度,化解了东部发展瓶颈,为西部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抓好用地预审。加强与发展改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联动,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对国家和省的重点项目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使土地供应在时序上、布局上更加合理,确保有限的用地指标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同时,健全完善各类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体系,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标准,从投资强度、容积率、土地产出率等方面严格把关,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四是强化用地批后监管。加强对低效利用土地的调查处理,对违反合同约定,未能按期开工的,及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督促用地单位及时开发利用;出台了《日照市建设项目用地现场公示暂行规定》,为今后土地批后监管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建立了土地供应责任制、闲置土地处理机制、动态巡查等制度,对全市供地情况实行全程跟踪管理,严格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供地。建立奖惩机制,将供地率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相挂钩,供地率高的给予一定指标奖励,否则,按照供地比例扣减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创新机制求突破

一健全共同责任机制。市政府第13次市长办公会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严格落实政府土地管理问责制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分级负责制,对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超过15%的区县政府(园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约谈,实行一票否决,促进了土地管理和利用秩序进一步规范。今年,第十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下降到4.21%以下,是全省最低的市之一。二是创新市场配置机制,早在1998年,日照市便开始试点对经营性土地进行公开招标出让。去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暂行办法》,日照市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供应全部实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三是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全市建成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并投入使用。该系统通过两院院士专家组验收,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用于日照市土地调查、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管理,大地测量、以及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将基础测绘与二次土地调查有机结合,完成了市区228平方公里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工作,测量成果顺利通过中科院院士陈俊勇、工程院院士宁津生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验收鉴定,为“数字国土”和“数字日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做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日照市被国家测绘局列为全国第三批数字城市地理信息框架建设推广城市,莒县成为省级推广城市。去年6月,市政府与省厅签署了《数字日照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合作协议》。目前,“数字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正扎实推进,已经完成了地名地址数据库、电子地图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地形高程及城市三维模型等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四是加强集体土地管理。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把握政策导向,有步骤地将农村建设用地纳入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促进农村土地的增值升值,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将庙山区域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提上工作日程,扎实推进莒县城阳、阎庄和五莲县于里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为日照市全面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累经验。五是创新矛盾调处机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涉及各方面的利益,我们注重建立矛盾纠纷防范和化解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完成日照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研究,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区片综合价,采取货币安置、开发性安置、自主择业安置、易地安置和实物补偿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维护征地农民利益的意见》。建立了国土资源信访排查、领导包案、听证、回访和双向承诺制度,出台了《信访网络管理办法》、《信访事项听证办法》等文件,实行网格化管理。日照市连续多年成为全省因土地、矿产问题去京到省上访最少的市之一。去年11月,中央信访督导调研组对我局信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建议将我局的“三六三”信访工作法在全国信访系统进行推广。 

新闻推荐

掀起抗旱热潮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牛纪锋 陈常磊 刘汉平)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石场乡科学调度水源。一方面发挥4000多台小型喷灌机械的作用,一方面借助县环卫部门洒水车,结合肩挑人抬,迅速掀起抗旱热潮。为进...

五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莲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