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院士之母
张作荣
12 月 9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出生于五莲县中至镇葛家崖头村的葛均波光荣当选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成为五莲县首位中科院院士。得知这一喜讯后,县妇联几位同志在妇联主席带领下第一时间来到中至镇葛家崖头村,探访葛均波院士的母亲,向她表达我们的祝贺和敬佩之情,同时也想解答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能把儿子培养成院士?她对孩子的教育有哪些不同寻常之处?
不足半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了葛母家,这个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农家小院,告诉我们它的主人是个整洁勤快的人。71岁的葛母身体硬朗,思维敏捷清晰,与人交流随和大方。从见我们第一眼到我们离开,不管与她谈论什么话题,她脸上一直带着和蔼慈祥的笑容,亲切的目光始终专注地注视着我们,让人心生亲近之愿。
整个交谈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葛母是个善解人意、知足感恩的人。在她眼里,三儿一女都是好孩子,说他们从小懂事,不叫人操心;三个儿媳都是世上最好的儿媳,说她们经常嘘寒问暖,贤惠孝顺;说村里的干部都是好干部,他们领着村民致富,带动村风文明。
葛母告诉我们,葛家好几代都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家风民主和谐。她从未见过公婆吵架,公婆也从没和儿媳红过脸。她和丈夫的婚姻虽是媒妁之言,结婚前双方一次面都没见,但结婚后俩人你敬我让,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从来没有拌过嘴闹过矛盾。婆婆90岁的时候瘫痪在床,她端屎端尿,悉心照料,从未感到这是负担,也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她觉得这是为人儿媳应该做的。她很动情地跟我们说:“你们这些孩子要记得,家有老人是块宝啊,家里有个长寿的老人,哪怕要人伺候照料,也是全家人的福气啊!我们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四年多,她走时都94岁了,我心里还是舍不下啊,难受了很长时间”。
我们问她到底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高招的时候,她笑着连连摆手说:“哪有?哪有?”还说她年轻的时候丈夫在外工作,她一个人在家带着四个孩子,种地的同时还做着缝纫的活儿,根本没有工夫教育孩子,都是各人学各人的功课,放学回家就各自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帮着干农活或家务,从不招父母责骂。一家人和邻居、乡亲都相处得非常友好,葛均波院士从小就跟父母一样脾气温和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经常帮助村里年老体弱的人搬拿东西干些零活。她告诉我们她从没打骂过孩子,遇到孩子做得不对的就跟孩子好好说,孩子都能听得进。
临走的时候,我们注意到靠墙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奖牌,近看发现是1998年县妇联表彰的“全县十佳教子有方好父母”,她擦拭得干干净净,摆放得端端正正,看得出她对这一小小荣誉的看重和珍视。
回县城后,县妇联主席戴梅芳专门组织我们进行讨论,一名贫寒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中科院院士,他的成长之路和他的家教环境有无可以总结和探讨的独特之处?有无可以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也许葛母从未研究过所谓的科学家教方法,她也从未刻意思考过自己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母亲这个问题,但她用一颗真诚善良、知足感恩的心,用她体谅老公、孝敬老人、关爱儿女、勤俭持家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影响着她的每一个儿女,让他们从她身上学会爱,学会担当,学会坚韧不拔,学会与人为善并尽力帮助别人,学会坚持努力永不放弃。最后我们一致认为,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教给孩子平和良好的心态和与人为善积极向上的美德,这才是母亲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它高于一切单纯技术层面的所谓家教良方。
淳朴的院士之母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想呼吁所有对孩子寄予厚望的母亲:当你对孩子不满意的时候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否以自己良好的心态给了孩子心灵的滋养?是否具备了堪称孩子表率的美德和素养?如果你能,孩子应该也能。对孩子而言,只有要求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表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陈剑波)日前,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下发通知,对全国白内障复明工作成绩突出的46个先进市进行命名,日照市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称号,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同时被授予...
五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