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象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本报定陶小记者走进定陶国家基本气象站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莉莉 文博
10月25日上午,本报近60名定陶小记者走进定陶县国家基本气象站,近距离认识气象仪器,学习气象知识,了解一些常见天气现象形成的整个过程,小记者们在短短的时间内收获“一箩筐”新鲜、有益的科学知识。
在小记者们的眼中,一台台陌生的气象仪器就像一个个知识宝藏,值得探究一番。他们首先来到风杆前,抬头观察运转的风杯,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风是通过风向和风速表现的。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就是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的;风杯运转越快说明风速越大。”通过定陶县气象局副局长柴德美的讲解,小记者们心中的谜团被解开了。他们还深入了解了百叶箱、地温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土壤水分观测仪、日照计、卫星天线等整套气象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天气常识。
随后,定陶县气象局副局长高艳伦为小记者们详细讲解了人工增雨、人工消雨的原理、天气条件和作用。“人工增雨的方法有高射炮、火箭、飞机播撒催化剂等,如果遭遇干旱,在理想的天气条件下,我们就利用人工增雨来缓解旱情,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小记者们认真地听着,有的用手机录音以便回去慢慢“消化”。“科技人员通过监测气象,在灾害性天气检测预警平台中观察天气动态,发布天气预报,为全县人民提供最新天气信息,为农业服务。可见,气象学是一门十分必要的科学,值得大家继续探索,争取将自然灾害程度降到最低。”高艳伦语重心长地说。
收获了很多新鲜知识,小记者们颇有满足感,他们对气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表示今后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一名气象专家,为人类和社会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艾慧丽“185”营养价值高近日,记者从新疆采到了一批新疆阿克苏“185”纸皮核桃,由于路途遥远加上供货紧张,这批阿克苏纸皮核桃在菏泽...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