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命的底色是一个“绿”字 ——— 记“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郑培宏

日照日报 2010-03-16 03:04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源 实习生 杨绍晖

1977年,一个年仅17岁的少年,来到大沙洼林场工作,从此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33年过去了,如今,50岁的他仍然战斗在林业一线;

他是“山东省国有林场十佳场长”、“全国十佳国有林场管理奖”、山东省绿化奖章和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

他就是市林业局副调研员、东港区国有大沙洼林场场长、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郑培宏。

无怨无悔,甘做荒滩播绿人

选择了林业,就是选择了一生的追求。刚参加工作的郑培宏,为了学好嫁接技术,常常是走在工作的路上,手里还拿着枝条练习。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所嫁接的树木,成活率都在95%以上,令林场的老技术工人都佩服不已。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5年,年仅25岁的郑培宏被上级任命为大沙洼林场副场长。

上世纪80年代末,大沙洼林场由全额拨款划归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最困难时,林场累计欠款321万元,职工23个月未发工资,职工人心涣散,纷纷离场自谋职业,林场各项工作濒临瘫痪。

危难之际,郑培宏被任命为林场场长。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确立了以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为契机、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带动林场经济发展的总体经营策略。他组织全场职工自己动手在海边修建了几间活动板房作为冲洗房,购置旧渔网制成防鲨网,开辟海水浴场。1994年8月,森林公园正式挂牌营业,开始了最初的森林旅游。1995年,林场对海水浴场进行了扩建改造,当年实现旅游收入4万多元。

为充分发挥和挖掘林场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1997年5月,他多方联络,争取外来投资近200万元,配套建设了部分旅游设施;1998年5月,又引进了民族特色旅游项目——— 蒙古大营。这一年,林场实现旅游收入50多万元。尽管这些项目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为林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今,这个一度贫困的林场,已发展成为年可实现综合收入 5000万元的“3S”旅游胜地。

以林为本,科学发展铸未来

在大沙洼林场发展中,郑培宏始终坚持“以林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为此,林场每年从旅游收入中拿出资金300多万元反哺林业生产,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建设,在已开发的海滨荒滩上,适地适树,进行造林。林场还收购周边村庄的洼塘、闲置地进行植树绿化,造林面积逐年增加,实现了“越开发,森林越繁茂”的效果。

为搞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他带领大家积极开展海防林改造试验,进行“林中造林,树下栽树”,大力发展立体复式混交造林。他主持完成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与更新改造工程》,被省林业局、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10大科技示范工程。

在郑培宏的带领下,林场近几年累计完成林分更新改造和抚育管理5000亩,残次林改造2000余亩,完成林业育苗面积500亩,累计培育20个树种100余万株。林场现有植物种类达到200多种,长势良好,植被景观质量逐年提高,为人们创造了优美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环境,实现了“以林促游,以游养林”两个体系的协调发展。

大沙洼林场的艰苦奋斗、创新发展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10余人次、省部级领导60余人次先后视察大沙洼林场。林场先后获得“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国有林场管理奖”、“山东省十佳国有林场”、“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十佳森林公园”、“山东省十大新景点”、“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今年日照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本报讯(记者 王美莹)3月15日至16日,省经信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姜奇一行5人,来日照市调研当前经济运行和工业结构调整情况。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慎出席汇报会。调研组在听取了日照市工作情况...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