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药市场的全面整治迫在眉睫

日照日报 2010-03-16 03:04 大字

王者荣

近年来,日照农药市场在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和工商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整治下,取得了明显好转,假冒伪劣农药呈下降态势,套证、一证多用现象在减少,农药质量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也明显好转。但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仍比较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治理源头。要标本兼治,重点治本。

流通领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经营农药门槛太低,经营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根本不懂农药使用和管理的基本知识;进销无台账、运输无记录、经营环境差、假冒农药履禁不止,不安全故事时有发生;经营网点太多太滥,布局不合理,农村夫妻零售店一头卖熟食一头卖农药,存放农药与大人孩子吃住同居一室,非常危险。乡镇、农村的农药市场全面整治规范已迫在眉睫。

要进一步强化农业部门对农药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为了明确责任,防止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导致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发生,各级政府应当强化职能,负起责任,抓农药市场监管像抓安全生产同样重要。采取政府领导、农业部门牵好头,工商、供销、农资协会等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好农资流通协会的行业作用,自律与监管相结合。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要督促企业规范经营行为,依法经营,企业经营全过程纳入监管范围。

对农药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农药是特殊商品,目前不应该完全市场化。县级政府应当在农药条例的基础上做出具体规定,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由农业部门牵头,工商、供销社、农资协会等部门共同参与,对批发企业和零售单位分别做出相应的规定。

对农药经营采取进、销台账监管。对农药购销,严格实行台账管理,“三证”齐全,票证完备,网上登录查询,把假冒伪劣农药堵截在渠道以外。同时,鼓励农民做好农药使用记录。

农药经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面对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儿童化的现实,存在着文化程度低、科普接受能力差的现象。可由农业、工商、供销、农资协会等部门联合负责对农药经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期辅导、参观学习,使农药经营人员掌握必要的农药使用方法和农业技术科普知识。部门共同盖章发证,考试不合格的不发证、无证不能上岗,就像无证不能驾车一样严格管理。

农药包装和浓度配比计量单位应改进。目前农药使用的是容量为计量单位,农民看不懂也不会核算配比。为了方便农民安全使用农药,建议尽快改进包装和浓度配比,实行双重计量单位,在使用容量计量单位的同时,加上重量配比的计量单位,如多少克农药配多少公斤水等。另外,说明书字太小,老农民眼花根本看不清。除了瓶、包、箱上印有小说明书外,还要配发大字号的说明书,切实解决农民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建立运输管理制度,做好运输记录。现代物流是现代文明的体现,但也给制假售假提供了方便,一旦出现问题找不到人,导致诚信和赔偿能力降低。

鼓励发展农药连锁经营,大力扶持有规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农药经营企业。随着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的加大,应重点扶持规模大、信誉好、科技服务措施完善,助农增收贡献大,深受农民欢迎的农药经营企业,让他们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三农”,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发展的格局。

建立对农药包装瓶子实行回收管理的制度。农药瓶子随手扔,严重污染环境。政府应出台相应措施,对废弃农药瓶子实行奖励或回购的办法进行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

重新认定危险化学品范围。目前大部分农药已是低毒高效农药,不应属于危险化学品类,建议对农药经营门店不要再由安监部门办理危险化学品许可。

实行各种证、照只收工本费制度。不论是实行农药经营许可证还是持证上岗制度,均应只收工本费。农民不愿意看到由于实行许可收费,发生部门敛财而导致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出现。

(作者系东港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监事会主任) 

新闻推荐

点击放大点击放大点击放大近年来东港区日照街道按照完

近年来,东港区日照街道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定位、拓展空间”的...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