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大爷用旧轮胎做凉鞋爆单
本报特约记者刘明照
“去年我准备了能用一年的材料,现在已经用完了,这不前几天又去进的货。”今年76岁的制鞋手艺人解世全介绍说,以前,这种用汽车废旧轮胎做的凉鞋,一年也就能卖个300多双,没有想到今年仅用了20多天就超额完成了年度生产“目标”。
7月18日,在莒县桑园镇农村大集上,一名客户前来购买凉鞋。一边试穿一说:“老解啊,上一集你怎么没来?我等了半天没见就走了。”“上一集没货了,我没来,在家里赶着制作订单了,不能耽误人家订单啊。”解世全一边忙着招呼客户一边解释道。
“老解,给我把这双凉鞋修理一下,从你这买了五六年了,现在这个地方钉子掉了。”一位客户说完,解世全拿过鞋子后,咔咔几锤子,钉子钉好了。客户说:“这得多少钱?”老解说,免费!从我这里购买的凉鞋,终身免费“保养”。
“解师傅,上次我的那20双订单今天带来了吗?”从青岛返乡创业的李杰把订单递了过去,老解从旁边拿出了早已经捆绑好的凉鞋,递给了李杰。李杰是老解的大客户,这些日子卖的400双凉鞋,他就得买了将近有300双,到现在订单还
一直接连不断。
“我从二十四五岁就开始做这个,那时还在
生产队里,我就在社办企业做这个活。”解世全
介绍,他用废旧轮胎做凉鞋已经有50多年了,后
来分田到户后,他也一直坚持做着这个手艺,他
的两个儿子也学着做,生意最好的时候是在上世纪90年代,父子三人一起忙活着生意。
解世全是桑园镇梭庄村人,用废旧汽车轮胎做凉鞋,在当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除了做凉鞋,他还做橡胶鞋底、牛槽、橡胶绳子等,全部是纯手工制作。50多年的制作经验和坚持,如今,解世全的买卖成了农村集市上的“独门生意”。
“以前哪个集上也得有二三十个人做凉鞋的。后来随着工厂货出现,各式各样的塑料拖鞋、塑料凉鞋多了,这个买卖就不行了。俺那些老伙计,现在基本上没有干的了,就我还在坚持着。”解世全介绍说,生意虽然时好时坏,但是他一辈子也没想过改行。
这种用废旧汽车轮胎做成的凉鞋,当地叫做“草鞋垫子”或者称为“汽车皮呱嗒子”。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农村,几乎大人小孩都穿过,代替了用茅草编织的“草鞋垫子”,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凉鞋。现在农村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仍然会选择这种凉鞋穿着。
“这种凉鞋看着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但是制作出一双穿着舒服、耐用的凉鞋也是有技巧的,很多手艺不行的人,干几年就没生意了。”解世全说,这么多年,因为手艺好,一直有人找他买鞋,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铁粉”客户。
“做这个手艺熟了,不能改行,也舍不得放下了。这些年赶集赶得成了一种习惯了,要是哪天不赶集,心里就坐立不安,就像有瘾似的。再说不去也不行,因为在集上俺这些老伙计圈子里就会惦记着你上哪了。”解世全介绍。
曾有人问解世全,别人的生意很差,你怎么就这么火?他解释说,做买卖里边有学问,得树立自己的诚信。要把客户当成自己的家人,让人家信得过,童叟无欺。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要在利润上找一个平衡点,如果眼里光看着钱了,那生意也就不行了。
“这些日子,有日照市区的、五莲的人来集上买鞋,还有临沂的开着车跑好几百里来看我,还有东北的。”解世全介绍,自从“大客户”李杰把他做凉鞋的场景,用手机拍摄了视频发到网上后,他就火了,那一集有个人一次买了40多双。
自从在网上火了之后,“汽车皮呱嗒子”订单就突然多了起来,订单来自全国各地,这让老解有些措手不及,日常的“生产计划”被打乱了,老伴也开始当帮手,在家里一起跟着忙活着。“如果材料都准备好了,我一天最多能做40双左右。”老解说,如果连准备材料的话,一天也就做二三十双。
因为生意突然火了,“订单”生产能力有限,有网友开玩笑,给他建议说,老解可以安个“叫号器”,再配上收银员,就是和银行柜台、医院就医一样,以叫号的方式接订单。如果还不行,可以加大生产规模,开个工厂,规模化生产,做成一个产业。
老解说,我年纪也大了,做这个就是和解闷似的,再说也不可能火很长时间,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客户提供好服务就行了。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厉倩通讯员周源“一段时间以来,普通党员参与村级事务能动性差,发挥作用缺少有效抓手,成了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