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遭变故,十岁娃与奶奶相依为命 安利“冬日暖阳”走进莒县桑园二中,为家庭困难的孩子送去新年礼物

齐鲁晚报 2017-01-11 00:00 大字

陈修良与七旬奶奶相依为命。孩子们收到新年礼物。本报1月日讯(记者彭彦伟)由本报与安利志愿者服务队联合举行的安利“冬日暖阳”关爱大行动继续进行。9日,志愿者来到莒县桑园镇,给桑园二中的十个孩子送去了新年礼物。本活动发起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有爱心市民把自己的店铺当做爱心驿站接收社会捐助,委托本报记者送给孩子们。

母亲出走父亲去世

低保成唯一生活来源

9日上午点,安利志愿者与记者一起来到莒县桑园镇桑园二中,这是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包含小学和初中,共有八百余名学生,由于该镇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居民们大多以外出务工为主,留守儿童较多。

上五年级的陈修良今年岁,家住桑园镇三角山村,大大的眼睛双眼皮,高高的个子。本该是最无忧的年龄,可家庭变故让他过早承受了生活的压力。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而二岁的时候母亲忍受不了家庭困难自己离去,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

陈修良的奶奶今年七十岁,这也是一个苦命的老人,两儿一女,一个儿子和女儿去世,还有一个儿子精神有些问题。虽然生活异常艰难,但乐观的老人站在孩子面前一直保持着笑容。“孩子还比较听话,回来也帮着我干活,我就和他说,要好好学习,就算学习不好也不要偷不要抢,干干净净做人。”老人虽然不懂太多的大道理,但是朴素的生活却给孩子最大的人生启迪。

由于没有校车,陈修良每天早晨五点多就要起床往学校走,二十多分钟的路程每天都是一个人。他告诉记者,每天放学回家后他都会帮奶奶干活。

“我都会种麦子。”陈修良一边笑着一边说。

虽然家里贫困,但不属于陈修良的东西他从来不要,奶奶告诉我们,孩子在村里捡到过几次钱,但都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人家,老师也告诉我们,孩子在学校表现也非常好,捡到同学的东西从来不要。

祖孙俩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低保,虽然还种一些地,但只能找人帮忙干,收入非常有限。陈修良除了每天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需要花钱外,平时不问奶奶要东西。“很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花钱的东西他从来不要。”陈修良的奶奶说。

孩子们需要温暖

欢迎大家伸援手

当天,安利志愿者们给十个像陈修良一样生活困难的孩子带去了羽绒服、被子以及保温水杯等新年礼物。这些孩子大多数单亲甚至是孤儿,生活的不易导致有些孩子性格非常孤僻。当志愿者把自己亲手做的糖送给其中一个孩子时,他甚至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不敢伸手去接。

自从本报与安利志愿者服务队启动送温暖活动以来,得到了社会众多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帮助。有位爱心企业家召集了身边一些朋友,给孩子们捐助了一些衣服,文具以及大米等爱心物品,并把她的企业作为一个爱心驿站接收捐助,所有物品都委托本报记者送到贫困孩子手中。

如果您有贫困孩子或者想帮助那些贫困孩子们,可以拨打联系我们。

新闻推荐

砥砺奋进结硕果扬帆起航拓新程 ——写在莒县刘官庄镇跻身“山东特色产业镇创新发展20强”之际

通讯员卢世坤月日,由省委宣传部、省中小企业局主办的山东特色产业镇发展峰会在济南举行。峰会公布“山东特色产业镇创新发展强”名单,来自全省的个镇(街道)荣获“山东省特色产业镇”称号,莒县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