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带头人 正宁县宫河镇北堡子村村民姚牛小记
本报记者先朝阳
通讯员李晓峰
在正宁县宫河镇北堡子村村民姚牛的家里,堂屋五间房里全是书柜书架,摆着桌凳。村口,姚牛文化大院的牌子醒目地竖在路边。
1961年出生的姚牛,从小就喜欢文化、热爱读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从学校毕业回乡的姚牛就开始兴办“文化书屋”,引导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开展读书活动,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姚文化”。特别是近年来,农民的腰包鼓了,物质生活好了,姚牛在搜集、购买各类农村实用书籍,筹划建办方便群众的读书场所方面就更积极了。
新书贵,手头没钱买了,他就到旧书摊、废旧收购站去挑选。书买回来了,没有书架,就自己做。随着时间推移,姚牛的农村“文化书屋”不断投资扩建,相继设置了图书室、阅览室,配备有书柜6个、书架12个,拥有图书十大类1.3万多册、报纸刊物40多种、科技光盘1500张,并购置了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设备。
凡来“文化书屋”借书的,姚牛不收任何费用,对全年借阅30本以上且做读书笔记的,年底还要给予奖励。每年,姚牛都要组织一两次读书比赛,比比谁读得多、谁理解得好,极大地调动了村民读书的积极性,不仅本村看书的人多了,就连邻村的村民也纷纷到书屋来借书。村里有6名残疾人和3个村办企业的员工想读书,但来一趟书屋不是很方便,姚牛就坚持每月定期上门送两次书。从姚牛的“文化书屋”学到了致富经的村民,有的搭起日光温室和温棚,种起了反季节蔬菜和鲜花,有的办起了养殖场。
为办乡村文化事业,这些年,姚牛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但是姚牛还有更大的抱负——他要办一份农民自己的杂志。大伙劝他找政府申请点资金,可姚牛倔强地说:“凭啥给政府添麻烦!”2011年春节,经向省新闻出版局申请获批,由姚牛自费创办的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牛苑》杂志面世。由于知识的局限,加上缺乏办刊经验,他就从头学起,向文化单位、编辑人员请教,一点一滴地学,一页一页地编。每期杂志的稿件收集起来后,他就背上去县城、去市里找行家帮他审定,请他们指导修改稿件、设计版面;杂志印出来后,他又往机关单位、村组社区送。《牛苑》创办7年来,已刊印25期5.8万册,赠阅范围遍布全县各机关单位和学校乡村,甚至周边部分市县。这本农民自办的小刊物,坚持立足民间,在挖掘民俗、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农村文艺创作、搜集文史资料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刊物品位也在逐步提升。如今,《牛苑》已随着当地学生求学、村民务工等,进入了大学校园、厂矿企业和军营,还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20多所高校图书室及10多个市县图书馆收藏。2015年,《牛苑》被评为正宁县优秀文学期刊。
新闻推荐
三、窑洞的种类陇东黄土高原是中国黄土层最深厚的地方,而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是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窑洞密密层层,鳞次栉比,有人曾喻为:如挂在云雾中的洞天神府,似镶嵌在黄土高原...
正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正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