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民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 先朝阳
庆阳民俗文化历史悠久,香包、刺绣、剪纸、道情皮影、陇东民歌被称为庆阳民俗文化的“五绝”。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政策架金桥、产业铺富路”的扶持思路,积极扶持建办龙头企业,兴建创意产业园区,精心建设对外营销窗口,加快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加强民俗文化专业人才培训,使全市以香包刺绣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庆阳市以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为目标,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全市文化产业科学发展提供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已有260多家企业、30多个基地、591个营销公司、20万人的从业人员,品种达6000多个,产值达6.3亿元,涌现出了像张仁民、计清、张志峰等规模龙头企业带头人和赵玲莉、王小英、王彩梅等专业生产大户,年均收入分别在100万元和10万元以上。
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庆阳市邀请国内知名规划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对民俗文化企业因势利导,组团发展。环县龙影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环县皮影开发的一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60多万元。去年,在市县两级的扶持下,以龙影文化公司为龙头,整合组建起了集文化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包装、销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项目于一体的环县文化产业城。目前,具有国家级民间艺术大师称号的皮影制作人高清旺、高清峰等皮影家族,常驻这里从事皮影雕刻和研发。
庆城县以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建设为依托,把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作为主要产业着力打造。围绕已经建成的农博苑、农植苑、农情苑、农趣苑等农耕民俗功能区,配套建设民俗文化展示和商贸中心,对香包产业进行升级组团包装,已经建成的香包产业城,共吸引全县50多家香包生产研发企业进驻,形成了集香包创意、设计、生产、包装、加工、销售、签约为一体的香包产业“航母”。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开发融为一体,建成中国西北乃至全国有名的农耕文化的宣传教育基地和黄土风情文化的探索研究基地。
为了使民俗文化产业通过创意提升、设计改造而增加高科技内涵,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从2008年开始,庆阳市组织实施了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培训项目,采取集中授课、理论辅导、研讨交流、观摩学习、现场技艺交流等办法,聘请市内外专家、教授、民间艺术大师,对全市文化产业服务管理人才、企业厂长经理、香包刺绣皮影剪纸技术能手进行培训。
民俗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企业和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几年,庆阳市岐黄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已连续多年从文化部文化产业服务中心拿到了签约的外销订单。在环县龙影公司的示范带动下,环县王彩梅、边巧琴、韩靖等青年文化产业大户,年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带领当地群众1000多人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在庆城县开馆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在庆城县开馆本报庆城讯(记者先朝阳)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近日在中医鼻祖岐伯故里——庆城县举行。以《黄帝内经》为标志的岐黄文化...
庆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