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搬迁的美丽乡村
生态搬迁的美丽乡村
本报记者 文洁
合水县吉岘乡宫合村毗邻211国道,地处偏远的马莲河川区。
曾几何时,宫合村的村民过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进屋就是炕,客厅作厨房,烟熏四面墙”的生活。如今,这个村家家有新房,水泥路直通到家门口……
10月27日上午,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沿国道211线、西和公路向北进入合水县境内,来到宫合村。
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两层高的小别墅,干净整洁;一条条水泥道路,平坦宽敞。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篮球架一应俱全,广场两侧,造型美观的路灯整齐排列。古色古香的凉亭里,老人们围在一起打牌、下棋……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电子商务站等公共设施完善。
“窑洞里生活了20多年,那时候我们一家五口挤在一个窑洞里。离公路远,出行不方便,遇上雨雪天更是难出行。”曾住在山崖下的窑洞里的张美珍老人告诉记者。
为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宫合村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宫合村企业家李杰从2012年开始,先后投入资金4200万元,新建两层别墅100套,援建村委会办公楼,建成村民议事大厅、农民文体广场、村卫生室、文化室、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场所。
2014年,100户像张美珍一样的群众从贫穷落后的山沟沟走进宽敞整洁的新农村,从简陋陈旧的土窑洞和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别墅,他们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走进张美珍家的别墅小院,粉色的大丽花笑弯了腰,绿油油的白菜和辣椒茁壮成长,二层小别墅青色的瓦、黄色的墙,地面铺着乳白色的瓷砖,皮沙发和茶几擦得锃亮。二楼,客厅、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组合沙发、壁挂式电视、席梦思大床,让人无法将这里与农村联系在一起……
“住在这么好的别墅里,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现在每天早上起来先打扫卫生,大家都是把垃圾集中起来,统一放到集中点。你看,现在广场上、小楼前根本看不到垃圾。”张美珍美滋滋地说。
“当年我跟着老头子从哈尔滨到他老家,走在全是黄土的小道上,我一边走一边哭,这可比我老家穷多了。看到一家人住的窑洞,我根本不敢进去,我害怕万一塌下来咋办。这几年生活好了,水泥地、小洋楼、大广场,环境好了,人的心情也舒畅了!”来串门的村民田淑英感受良多。
吉岘乡党委副书记梁和平告诉记者,村上新建5个垃圾屋、购置80个垃圾箱(筒),2辆保洁车,依托农村公益设施运行机制项目,成立垃圾清运保洁队伍,聘请2名保洁员,坚持日打扫、周拉运,保持了村庄环境整洁。
住房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如何让群众彻底脱贫、走上富裕之路?
宫合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全村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方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合水县政府党组成员刘小宁告诉记者,宫合村积极衔接争取帮联单位先后投资120万元,建成千头猪仔繁育中心并辐射带动周边35户群众发展规模养殖;新栽苹果树200亩、核桃树550亩;种植各类瓜果菜230亩;发展苗林300亩;输转富余劳动力220人(次)。
梁和平告诉记者,村民搬入别墅后,复垦旧庄基75处,恢复耕地163亩,还在山上种植油松、国槐、核桃树等。这不仅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也让宫合村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科技搭建致富桥——庆阳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助农增收工作综述本报记者先朝阳通讯员李政寰陈思在镇原县平泉镇、新城镇、中原乡的田间地头活跃着一个人,时常与农民促膝谈心、进庄稼地为百姓测土配方...
合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