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靠前服务 护航企业促发展

青岛早报 2022-04-14 06:39 大字

奋进正当时,砥砺再扬帆。今年以来,市南区锚定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实”的作风,不断擦亮市南“底色”,突出优质服务和惠企服务,努力创建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优质项目落地生根,特色产业开花结果,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强信心 增后劲

纾困增效全力扶持企业

疫情防控是大前提,经济社会发展是硬道理。今年疫情出现反复,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市南区率先发布惠企服务15条,涵盖进出口贸易、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干货满满、诚意十足,用政策“及时雨”,给企业吃下发展的“定心丸”,提振企业信心,力促经济复苏。

“上周五电话通知我们确认了账号信息,周二奖励资金就打到账户了,仅用了一个工作日,确实让我们感受到市南的高效、温暖。 ”青岛鸿亚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靖轶介绍。受近期疫情影响,航运物流企业为保证来往货品安全,要进行多次消杀,防疫成本有所增大,而这笔奖励资金帮助企业缓解了不小压力。

同时,收到奖励资金的还有青岛华正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能在这个时候收到奖补资金,真是给我们注入一剂‘强心针’,我们也会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副总经理李建介绍,公司正在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和物联网平台应用研发,但是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倍增。正当项目负责人犯愁之际,市南区发布了惠企服务15条政策。根据政策,公司可以享受到300万元的资金扶持,“我们没去政府跑一趟,钱就到账了,这种高效服务让企业感到很暖心。 ”李建说。

据了解,此次市南区拨付首批资金6600余万元,惠及企业390余家。“通过前期走访,我们了解到疫情对部分中小企影响非常大,造成部分项目停滞,资金无法迅速回笼,为此我们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政策的兑现速度,帮扶企业渡难关、复元气。”市南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高光明说。

力度大 靶向准

做好企业发展的“风向标”

政策能感知,才会有温度,才能见效果。在市南区15条惠企政策中,除了“真金白银”的奖励资金外,还将金融服务、技术支持、宣传动员、防疫物资捐赠等多种工具协同组合,既有阶段性措施,也有制度性安排;既有普惠性政策,也有特定领域帮扶,对企业有针对性地帮扶。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海运费用一直居高不下,给中小微外贸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针对这一痛点,市南区将为外贸进出口企业开展物流贴息服务和一次性免费数字化诊断列入惠企政策15条。在近日举办的外贸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政策服务线上发布会上,青岛开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外贸集团瑞丰有限公司等100余家外贸企业参会。 “参加这个发布会,让我深受启发,以数字赋能外贸企业是这个行业未来的一个方向,市南区准确把握住行业发展脉搏,为外贸企业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青岛开创食品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主管赵静说。据悉,根据工作部署,今年市南区将为不少于300家外贸企业开展这项服务。

“政策发布的第一天我们就跟运营商联系上了,第二天就办理好了上云服务。”青岛汉德瑞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董正科说。当前,在企业“上云潮”中,中小企业正加速驶入赛道。但对于众多“小散特专”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利润微薄,数字化转型投入能力有限,面对这道“必修课”依然彷徨。为解决企业“不敢上云”“没钱上云”的后顾之忧,在15条惠企政策中,市南区联合多家运营商推出支持企业上云用平台的优惠补贴服务,“我们企业一直想上云服务,但是纠结于成本问题,迟迟没有行动,市南区推出的这个补贴,相当于给我们免费使用6个月的云服务,实在太合算了,所以就立即决定上云了。 ”董正科高兴地说。

“云逛街,线上购,价格打折体验加倍!电影票、自助餐、海景房……”在市南区融媒体中心的直播间里,一场以“春暖花开 约‘惠’市南”——文旅消费推广直播活动正火热进行,旨在为文旅企业纾困助力。市南区14家企业20余种文旅产品在直播间上线,累计超过70万人在线观看、参与,领取上千张优惠券。“我们酒店以前在别的平台也有过直播带货的经历,但与政府合作这还是第一次,政府不仅为我们站台,还在多家知名媒体平台发布直播活动信息,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青岛海天大酒店市场传讯总监赵紫含说。

以“小成本”撬动“大市场”,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南区的15条惠企政策掷地有声,以多种政策工具协同组合形成更大合力,提升政策效能,如春风细雨,滋润着市场主体。

提效能 转作风

靠前服务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生命线”。为保证疫情期间重点项目不停工,区级干部“顶格”包联、全过程跟踪服务区级重点项目,省、市、区重点项目配备一对一“项目管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朱经理,施工方面还有什么困难吗?防疫物资还够吗?”一大早,市南区工作人员、“项目管家”李晓音来到位于中国纺织工人疗养院改造项目的施工现场,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作为该项目的管家,她每周都会主动深入项目一线,做好全过程跟踪服务。“市南区给我们配备的项目管家真的很贴心,尤其在疫情期间,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人疗养院改造项目经理朱少强介绍。该项目预计今年11月份竣工,现在正是施工冲刺阶段,为了减少疫情对项目进度的影响,市南区不仅给项目送来了防疫物资,还将核酸检测点搬进施工现场,给500多名工人进行了检测,“我们一天也没有停工,在市南区相关部门和项目管家的帮助指导下,做到精准防控,绝不耽误项目进度。 ”

让问题在一线发现、政策在一线实施、工作在一线推进。市南区通过采取实地走访、定期调度等形式,密切协调、全程跟踪,并协调各相关部门定期会商、通力配合,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迷姆科技新零售、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技中心、鲁商中心、中国纺织工人疗养院改造等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正开足马力,奋力施工,抢抓建设“黄金期”。

除此之外,“提效能、转作风”还体现在市南行政审批的“暖服务”上。挪威籍华人裴先生想出资2000万美元在市南区设立物流发展公司,因为疫情原因,他本人无法从挪威飞到青岛当面办理,而将相关材料通过国际邮件寄送又非常缓慢,为了帮助企业尽快落户,市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发挥市区融合优势,同时协调青岛市市场监管局、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两个市级部门,在企业开办一窗式服务专区为其开通 “绿色通道”,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服务过程中,由于裴先生身在挪威,两地之间存在时差,市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连续两天在下班后组织工作人员与裴先生及企业的董事、监事等人召开视频会议,设计投资方案,“手把手”教其网传相关材料,并通过电子实名认证的方式解决了投资人、董事、监事等人员签字确认问题,极大节约了企业经济、时间和人力成本,成功帮助企业完成注册。 “通过视频通讯办理注册手续,我还是第一次,真是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市南速度、市南智慧’,更加感叹现在青岛国际化、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 ”裴先生说。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通讯员 滕媛 图片(除署名外)由市南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叶德才:内外兼修,探索打造“青岛旧改模式”

老旧城区、城中村和农村民居是承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寄托着浓厚的乡愁,是老一代青岛人的情感归宿、年轻人的打卡胜地、青...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